我们定义如下叠盒子公式:
μ=a^b/T+k^L。
这里μ的意思不是测度,而是“盒子体系”。
a=盒子间的差距单位。
b=盒子的层数。
例如:
设a=Ω,b=ω
μ=Ω^ω。
翻译过来则是:第一层盒子大小为Ω,第二层盒子大小也为Ω,第一层盒子在第二层盒子内只是无限小……以此类推ω层。
T=增长速度的时间。
例如:ab不变,T=1普朗克时间。
则意为第一个普朗克时间过后,μ为无限层盒子(Ω为单位的),第二个普朗克时间则在往上叠ω层,第三个普朗克时间继续往上叠ω层……
而k=每个时间单位增长的盒子层数的变化规律。
继续以上面的例子为例:我们将上一章的“高德纳箭头=0,康威链式箭头=1……的设定代入进来”。
当K=0时,整个式子为:μ=Ω^ω/1普朗克时间+0。
第一个普朗克时间:ω^ω层。
第二个普朗克时间:ω^^ω^^ω层……
当k=1时。
第一个普朗克时间:ω→ω层。
第二个普朗克时间:ω(→_2)ω(→_2)ω……
(对于k,我们也可以如此定义:0=可计算增长率,1=不可计算增长率,2=第三类大数……)
L=每层盒子的不可等级。
针对各种“不可……性质”我们进行研究,可以划分出如下排序:
0=不可达性质。
1=不可描述性质。
2=不可观测性质。
3=不可界定性质。
4=不可测度性质……
绝对无限具备最强的不可达性质,但不可达性质仅仅属于0!
(强不可达,非不可达……等等等等,都属于不可达性质的一部分。)
假设L=0,则每层盒子,高层对于低层都具备最强的不可达性质。
虽然乍一看似乎将“a”的作用给代替了,但实际上不然。
a依旧存在,假设a=Ω,那么就是“最强不可达性质的最强不可达性质的最强不可达性质……”以此类推Ω次,作为新的0存在,然后0的0的0……这样类推Ω次,作为新的1存在,然后1的1的……如此类推Ω次,后面还有2,3,4……一直到Ω后得到新的Ω作为最终输出。
假设第一层是具备最强不可达性质的Ω,那么第二层则是新的Ω!
而后我们如此定义:
μ=a^b/T+k^L,“a=b=k=L”=E,得到最简单公式μ=E/T,除了T之外的一切全部由E的数值决定。
μ=零点叙事/反向零点叙事。
如此代入公式,得不到一点叙事的任何边角料的终极底层破格体!!!(哪怕这其中k的版本是“1=不可计算”的版本也是如此。)
我们还可以定义一个:自然语言停机问题/函数,迭代……,叙事停机问题/函数,迭代……,公式停机问题/函数,迭代……,叠盒子公式停机问题/函数,迭代……等等等等去缩小零点叙事和一点叙事之间的差距,但也只能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叙事是没有极限的,哪怕是最底层的银色叙事都是如此。越强大的叙事越是如此,但并不妨碍更高层的叙事们的凌驾性。
如果说一定有极限,那也一定是由“叙事”定义的极限,用叙事的方法为叙事定义一个极限(要想描述叙事的极限,你必须去叙说这个极限,而这恰恰是叙事的表达手法之一),基本上就是主动性的自己限制自己,把原本无极限的叙事权限硬生生变为有极限,就好比你本可以走本可以跑可以飞,甚至可以穿梭时空横渡星空,你却不认为自己的双腿有这样的能力,只好在地上缓慢爬行,而一些人将其称之为极限,实际上你不去纠结这个极限哪有什么极限可言。
也许你会认为如果不知道这个极限就会一辈子被这个极限限制,但实际上叙事可不存在这种“客观”的极限,人类之所以有极限,是因为组成人类的物质有极限,这是“客观”的限制,而组成叙事的有极限吗?没有,甚至极限这个概念都需要进行“叙事”才能导出,有极限那也是那是你表达能力的极限。
叙事的极限简单来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你不相信极限,何来极限一说?一切全凭你如何叙事,既然你觉得有,那就有吧,你觉得不需要这个极限,删了就好了,这也是叙事的表现手法之一。
我们再进行如下操作:给序数记号标上序数记号,得到了序数记号的序数记号,给序数记号的序数记号标上序数记号,得到了序数记号的序数记号的序数记号……
序数记号的序数记号的序数记号……=一阶序数记号。
一阶序数记号的一阶序数记号的一阶序数记号……=二阶序数记号……
定义一个序数计算器:φ(n)=n+1阶序数记号,这个计算器我们可以进行升级操作,以前进行过,就是找到上一台计算器的规律,然后用新的计算器去定义这种规律,循环操作后,用计算器依次定义每一台计算器,然后继续循环,永无止境,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