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皇宫,巡视宫门门禁的大将军李笠,得了几名守门禁军兵卒的祝贺:前不久,皇后诞下一女。
这种祝贺其实有些不合时宜,因为谁都知道皇后生下皇子,对李家才是最大的保障。
不过,李笠还是笑容满面的接受了,因为他知道这几个愣头青没有冷嘲热讽的意思,纯粹是真诚的祝贺。
此刻,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将军向卑微的小卒训话,而是熟人之间说家常,因为他和许多禁军兵卒们相熟。
现在是秋末,既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还债的季节,许多种地的百姓,得了收成后,要还债,之后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所以李笠问起兵卒们家中情况,而那些家中务农的兵,经这一问,有喜有忧。
喜的是今年年景不错,忧的是币制的波动,对自家的直接影响:民间买卖,短陌的老规矩不是说改就改的,但越来越多的人,要求足陌交易。
足陌,意味着本来八十余文能当百文用,现在,就只能当八十余文用。
如此一来,等同于自家的钱,凭空少了一些。
“没办法,之前是因为钱荒,加上到处都是铁钱、劣钱,所以短陌交易成了规矩。”李笠向兵卒们作解释。
“当年我冒着风吹日晒打渔,到鱼市卖鱼时,为了一两枚铁钱,可以和人吵得面红耳赤,为的是不吃亏,哪怕只是一两文。”
“但一文两文的亏可以不吃,而铁钱泛滥的大亏,躲是躲不掉的。”
“现在朝廷找到了大铜矿,铜富余了,就有能力铸铜钱,铜钱多了,钱荒没那么严重,短陌的规矩,自然会慢慢改,这是没办法的事。”
“就像天要下雨,谁也拦不住,下雨时到处湿漉漉,确实不好受,但雨过天晴,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兵卒们知道大将军出身微寒,和寻常百姓一样,吃过许多苦,所以这样的话从大将军口中说出来,让人觉得信服。
谈话很快就结束,李笠不可能在宫门滞留太久,向前方缓缓走去。
这场谈话,是他有意为之,说得功利些,就是收拢人心的一种方式。
只不过他收拢人心的对象是寻常小兵,为的就是一定程度上掌握宫禁。
当然,收拢禁军将领人心,效率会高很多。
李笠作为外戚,即便“都督宫城诸军事”,但并不代表他可以大张旗鼓的收买禁军将领,或者随意把禁军将领全换成自己的人。
所以,他无法确定,禁军将领之中,有谁,是某个“大人物”的暗子。
不知道紧要关头,禁军将领会听谁的。
禁军将领的立场很重要,一旦发生宫变,几个主要禁军将领的决定(譬如临阵倒戈),可以决定宫变的结局。
譬如初唐时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截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与此同时,皇帝李渊在宫中居然处于“掉线”状态。
其中起了巨大作用的人,是玄武门守将常何。
宫禁事关重大,李笠当然不会大意,虽然他也会和禁军将领们搞好关系。
但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面上对你笑眯眯的人,心里实际想的是什么。
所以,李笠选择对“无名之辈”下手:拉拢禁军兵卒。
兵卒们当然有名字,但在大人物看来,这些小卒就是无名之辈,是随波逐流的浮萍。
在李笠看来,不起眼的无名之辈,只要用得好,关键时刻,可以派上大用场。
。。。。。。
“父亲,我、我想回家住一阵子...”
寝宫里,正和父亲交谈的李平安,见左右无人,忽然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李笠愣住了。
毫无疑问,这是极其任性、无礼以及后患颇大的要求。
产后回娘家住一阵子?
这让皇帝和太后怎么想?这让文武百官怎么看?女儿刚出生没多久,是跟你回娘家?还是独自留在宫里?
小家伙跟你回娘家,路上一不留神生病了,怎么办?
你还在坐月子,怎么能轻易劳累?
这时候你要回家?
不是给娘家找麻烦么?你怎么这么任性,这么不懂事?
无数个拒绝的理由,在李笠脑海里闪过,但在他眼中,看到的不是一个任性、和皇帝怄气的刁蛮皇后。
而是一个溺水后奋力向父亲求救的弱女子。
他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眼神有些暗淡的女儿,很快做出了回复:“好,想什么时候回去?我让你娘把房间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