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球顺利升空,其他寨内的兵将先是惊恐,当他们得知这是皇上发明的“热气球”之后,虽然不知道这东西有何作用却一片欢腾,就像打了胜仗一般,唯独几名史官淡定自若。
身旁的几个将领也像小孩一般眉开眼笑,刘闪以为他们只有打了胜仗才会这般欣喜,没想到他们的快乐如此简单!
刘闪的心突然隐隐作痛:等到大汉复兴、天下大定之时,这些舍生忘死、浴血拼杀的武将该何去何从?大汉是否会像其他的朝代一样“以文为尊”?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各个国家都重视文臣,上朝的时都是“文臣站右为尊”,在历朝历代开国元勋“功劳薄”上,不论是帝王“论首功”或是后世的记载,几乎都将文臣排在第一位:
比如秦朝之李斯、汉朝之萧何、曹魏之荀彧、隋朝之高颎、唐朝之长孙无忌、宋朝之赵普、元朝之耶律楚材、明朝之李善长等等,许多功勋卓著的武将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奏、汉两代也是如此!
就算在“尚武”的秦国,也以“丞相”为百官之首,由“太尉”掌管全国兵马。然而,担任“太尉”的人未必就出生于行伍,甚至从来就没上过战场。
到了现在的三国鼎立,各国都以“大将军”掌握一国之兵权,但接任“大将军”职务者未必就是军人出身!比如吴国的大将军诸葛谨,他在220年吕蒙去世后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升任“大将军”,他任“大将军”之前最多就驻守公安,可以说从没上过战场。
历史上的24个主要的王朝中,王朝建立初期,几乎要以战争来获取政权,也只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武将”的地位才“有可能”高于“文臣”。
然而,当一个王朝获得政权之后,老百姓渴望的是太平盛世的安宁,将会厌恶战争,并且各朝的帝王都信奉“打江山易,坐江山难”的理念,从这个时候开始,治理国家的文臣,其地位就远远高于舞刀弄枪的武将。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各朝都会出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或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现象,这个时候“武将”都得退居二线,“功高盖主”的武将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刘闪并没有瞧不起文臣,他身为穿越者也不否认“文臣能带兵打仗”,甚至觉得“文臣”能更好的带兵打仗,就如已经去世的诸葛亮,或是仍然健在的司马懿、邓艾、陆逊、诸葛谨等等。
不论在古代还是一千多年以后,以常人的眼光来看,文臣的知识相对来说更加丰富,并且文臣也能带兵打仗!
因此,当一个王朝建立之后,武将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最终都要“落到”文臣的手里,武将都要退居二线,治天下的一定是文臣!历朝历代都走了“武将打天下,文臣治天下”的路线。
刘闪思索着:难道武将就不能“治天下”?文臣就一定能“治理好”天下?如果真是这样,为了“大汉万年”的宏愿,刘闪不介意像所有的朝代那样,以文臣来治理大汉的江山。
想到这里,刘闪又想起另一个怪圈:
细数历朝历代的武将,除了“立国后退居二线”或“功高震主”引得皇帝的猜忌之外,大多数武将都经历过数起数落!几乎所有的武将都“斗不过”玩弄口舌的文臣!被文臣所操纵、排挤甚至赶出朝堂的武将多不胜数!以一挡十的武将,反而经常被文臣所杀。
“虽远必诛”的陈汤,被文臣以“收受钱财,妄言惑众”弹劾,结果被贬为庶人并赶出京城,迁往长城边塞的敦煌。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由于立下赫赫战功,被文臣弹劾“贵不省士”,就连帝王也认为他“骄横跋扈,不恤士卒”而诸多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