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童贯竟拱了拱手,当先向其中一人出言致歉。那人眼眶顿红,起身跪在地上,大礼参拜:“宣帅……折煞下官了……”
“起来吧。”童贯走上前去,将他扶起身,突然察觉对方两鬓也已泛白,嘴角抖动了几次,到得最后,也只是喟叹了一句,“十一年了……”
这人正是赵良嗣,政和元年两人卢沟河深夜初见,其时,尚唤名马植的赵良嗣献上《平辽策》,两人相见恨晚,秉烛夜谈,其后更是奔前跑后,孜孜不倦推动北伐十一年,眼看着童贯已近古稀,赵良嗣已然知命,却不知命要指向何方。
今日得到的讯息中,李处温之子李奭,当年便与赵良嗣相交莫逆,且北极庙下洒酒明誓,祈天为约。随后赵良嗣投宋,李奭则仍留辽国,内外交通,共举大事。如今大事未遂,陡闻噩耗,赵良嗣如何不恸?
童贯拍了拍对方肩膀,转身走向侍女端着的银盆,湿了湿手,又拿温热的面巾抹了把脸,再回身已扫尽疲态,如卧虎起身,俯瞰山林,挺拔的身姿再无倦意:“尚有何事?”
“宣帅。”
幕僚李宗振急忙起身,将几封奏报递给童贯,“前番八百里加急乃私发王相,令其有所准备。往银台司的奏报也已拟好,请宣帅过目。”
童贯接过,看完后与之前定议无差,便点了点头:“发回罢,抄送郓王殿下。”
月初兵败,虽将战况传回,大军仍驻在外,请罪之事拖延未提。
与王黼多次信函来往,眼前这四封奏报则是商议妥当之事。一则禀明北辽乱局,收复幽云之机犹存,恳请官家勿令大军班师。余下三封则为弹劾之奏:种师道“天姿好杀,临阵肩舆,助贼为谋,已沮圣意”;知雄州和诜“不从节制”;高阳关路安抚使兼知河间府侯益“探报不实”。
须知,辽军冲阵后来,向来反对北伐的种师道竟然下达了“兵刃既接,安能束手就死?辽军若过境则还击,战胜有功”的军令。虽说当时已混乱一团,帅令根本无法通传,可毕竟有人听到了,岂不是证实他“天姿好杀,助贼为谋”,违逆了官家行堂堂王道,坐等燕云投献的方略?
还有和诜、侯益,数年言之凿凿,只要大军压境,辽必投诚。如今灰头土脸的惨败在先,他们不被推出来顶罪,又该何人?
这四封奏报无需加急,明日再发不迟。随后倒也无甚大事,众人坐了会儿,商量着如何运作,将始终反对北伐的参谋官刘韐换掉,只是尚未有合适人选请朝廷遣派,便暂时搁置,各自离去了。
赵良嗣则留了下来:“宣帅,听闻大元帅府赵机宜已至雄州?”
临近雄州,赵不尤一行曾被拦下盘问,他不曾隐瞒,告知了对方身份。
厅内随员散尽,童贯的言语姿态变得松弛,他点了点头,抚须哂笑道:“黄口小儿,在汴梁大放厥词,三大王亦不信他,如今元帅府节钺仍滞留大河南岸,看他能变出个戏法来。你也晓得,官家密旨前日已到,严令不得让予他一兵一卒。老夫号令十五万众,尚且束手无策,他孤身北来,能翻出多大风浪?且看他日后是如何个死罢。”
“正在官家旨意上。”赵良嗣迟疑片刻,硬着头皮说道,“宣帅不得建功,虽说有种师道、刘韐等人牵绊,可根本还在官家旨意掣肘。”
“下官听闻风言,这赵不尤胆大包天,对官家殊无敬意,也正因此,他方有侥幸得功之万一……”
未等赵良嗣说完,童贯的脸色霎时阴沉,深褐色的老眼如刀刺向赵良嗣,他领军多年,身上威势日重,骇得赵良嗣脑中盘旋许久的说辞戛然而止。
片刻后,赵良嗣再次跪地,俯身哽咽再劝:“宣帅,小底一心只为宣帅……哪怕立即身死,也请宣帅看在小底忠心诚恳十一年……容小底说完……”
童贯不置可否,赵良嗣便跪俯于地,头也不抬,继续劝进。
“如今宣帅已临骑虎难下之局面,稍有不慎,则会落入虎口。”
“宣帅圣眷深厚,前番战败,亦有朝内诸公转圜,大抵板子只会落在种师道等人头上。可毕竟圣意难测,怎知官家如何惦念?”
“宣帅出身不比常人,为内宦者,甚至武夫也不如。宣帅如履薄冰戎马一生,旁人容不得你有分毫差错。只要官家稍有怨怼,前面只会是万丈深渊!”
“如今虽说郓王领兵的圣旨已下,可他毕竟还在远处,如若在郓王殿下到此之前,宣帅能有建树,岂不是将前番羞辱一扫而尽?”
“如今局面,指望西军已然不行。两浙征讨方腊,西军自粗粝边疆,骤临江南繁华,破家敛财,数不胜数,西军已是脑满肥肠,不堪敷用。”
“老种相公说西军久战思乡,忧心家老被夏国侵伐,不愿再与辽国征战……这皆是托词,说到底,还是养士如饲鹰,饱则飚去,饥则噬主!”
“西军已饱,欲远飚却被宣帅困住,进而反噬,致使宣帅英名蒙尘!”
“如今赵不尤跳入局中,他出身皇族,身家亿万,家门交游甚广,虽有官家打压,总能使出一两分力道。何况听闻赵不尤在汴梁行事,虽说荒唐,可竟连官家也无法处置……说不定他剑行偏锋,方是破局的锁钥!”
“郓王殿下亦有书信,恳请宣帅助他,宣帅何不顺水推舟,暗地里助赵不尤一臂之力?届时,若侥幸得些微功劳,还不是宣帅统领之功?”
“官家钧令在上,容不得违逆,可总有变通之法。”
……
童贯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面无表情说道:“你是让老夫罔顾官家旨意助他?老夫为官多年,全凭圣眷方得以青云独步,对官家旨意从不违逆,你这是将老夫往火坑里推。”
“宣帅!”赵良嗣猛然抬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宣帅也曾违过君命,这才换来青唐大捷!何况小底也只求宣帅暗助与他,他若无用,大不了仍是当下局面。”
崇宁三年(1104年),童贯与王厚再次发起收复青唐的战役,大军行至湟川,突然收到徽宗御笔手诏,令其回师,原来是因为太乙宫失火,徽宗忧心出师不利。
王厚问询,童贯面色如常将手诏叠好塞进靴筒,笑着回应:“官家心急,问捷报何时回传。”
果然青唐大捷。事后童贯将手诏拿出来后,众将无不心悦诚服,至此,童贯才真正在西军站稳脚跟,之后徽宗亦破例将童贯晋升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
青唐大捷,是童贯一生的荣耀。赵良嗣此时提及,童贯不由陷入了回忆之中。好半晌,他不再气恼,却也不曾答应,只是淡淡说道:“起来吧……这几日,待那小儿求见之后再议。”
PS:今日冇了。喜欢北宋皇族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北宋皇族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