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的路难走,一行数个年轻人挑着担,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下探,灯是没有的,一来没多大用,二来,灯油也是一笔花销。
有惊无险地下了山,循着炊烟升起的方向走,那便是家了。
三面环山的小村庄,不大,住着数户人家而已,村口,年迈的村长佝偻着腰,拄着他那根不知道用了多久的拐杖,等着砍柴未归的年轻人们。
当他远远望见那几个担柴归来的身影,会努力地直起腰,挥挥另外一只空闲的手,领头的那个年轻人会大声地吆喝几句,告诉村长一切都好。
领头的那个,叫赵二。
村子里的人姓名多半简单好记,李五、赵二、孙六、王大,全都是按照行辈起名,就算有重名的也无所谓,大家乱叫一气,反正名字终归是个代号而已。
但穆华夏是个例外,他的名字是他那传说中的秀才爹起的,之所以是传说,因为穆华夏自出生起就没见过他。
村里有人嚷嚷说他爹考中了功名在京城当大官,村里的老人听见了只是笑笑,也无人将此事当真。
村长迎到了砍柴归来的赵二他们,又看着他们将柴卸在了村口,这些柴明天一早是要拿进长安城卖的,这也是他们这个村子唯一的收入来源。
“都饿了吧,”村长拄着拐杖,看着他们,慈祥地笑,“今儿立冬,都来我家,你们大娘煮了饺子,就等你们去了开锅呢!”
“真的?”年纪最小的李五欢呼一声,动作眼见着麻利了不少,“就爱吃大娘包的饺子!”
赵二笑着打了他一巴掌,“你小子什么不爱吃?”
李五揉了揉被打中的后脑勺,转身冲他吐了吐舌头。
没有灯光的村庄,月光显得分外清亮,穆华夏卸完了柴火,看着他们打闹,莫名觉得这月光,原来也是有温度的。
今日立冬,全村十几口人都聚在了村长家里,围坐在一口大锅周围,锅中咕嘟咕嘟煮着饺子,锅下烧着柴火,既煮饺子,又照明。
穆华夏推门进去的时候被这场景吓了一跳,漆黑的屋子,每个人脸上都反射着诡异的光,若不是那一张张笑脸过分亲切,他简直要觉得自己进了什么阎罗殿。
这里据长安城不过十余里,可短短十余里啊,那厚厚的城墙将大唐繁华隔绝在了墙内,城墙之外,是苦难人间。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穆华夏想起了卖炭翁,这里的人,大抵如卖炭翁一般吧,但好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如何笑。
锅开了,村里的人论资排辈,一盘一盘地盛过去,不过好在整个村子也不过十几口人,等轮到穆华夏他们这些小辈,饺子还没被煮成面片儿。
饺子里没多少馅儿,穆华夏一连吃了三个也没吃出是什么馅儿的。肉是肯定没有的,那一坨混杂在一起绿得发黄的馅儿,也看不出具体混了些什么菜。
但所有人都吃得很香,尤其是李五,“大娘的手艺就是好!这都比过年的饺子好吃!”
村长媳妇儿姓张,虽是嫁给了村长,且年纪也该当奶奶了,但他们这些小辈儿还是喜欢叫一声“大娘”。
张大娘乐得合不拢嘴,看着李五狼吞虎咽的样子直嘱咐,“慢点慢点儿,别噎着。”
李五埋头吃饺子不及应话,倒是李五的弟弟抬起头来,指着李五,“哥哥胡说!过年的饺子才好吃!过年的饺子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