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屁不通,学问记不住,那些歪门邪道倒是记得清楚。”陈宜嘀咕道,他还是很怕自己大儿子的,所以没有继续怒骂。
“什么意思?”陈逊再次向陈友文问道。
“经书看不进去,可我对南院学堂里的知识却很感兴趣,一学就懂,看经书的时候,脑子里也会冒出那些知识,完全控制不了。”提到南院学堂,陈逊在陈友文眼睛里看到了光。
色彩斑斓,那是兴趣的光。
南苑学堂教授的知识,文学只占很小一小部分,其他大部分课程都是陈逊规定的。
学习文学知识,主要是让学生识字、明理、实大意。也学史、学诗、学画、学乐,这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性格。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是《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
除了以上内容,学堂里主要是培训学生理科。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都是陈逊这些年整理的知识,零零散散,由其他人实践补充而来。
整体上物理强一些,达到了大学层次。化学也还行,后世生活中经常接触,算是高中层次。生物就不行了,毕业后接触的少,只能勉强算高一,这还是因为陈逊的“奇妙动物园”能够补充一部分。
学堂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陈逊整理出来的全部知识,也是分层次的。十六岁之前只学基础,若是成绩好就继续学,然后钻研、拓展,在陈逊的先进理念和概念引导下,继续研究后续的科学知识。若是成绩不好,则进入工作。
而且就算十六岁之前也不全是学习,还有军事训练、生存技能、生活技能等培养。
对于一般的男孩子来说,理科的知识确实比文科的更有趣。
陈友文被吸引很正常。
后世的文科也是经过筛选的,从古今文学之海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编撰成教材,趣味性大增。
而现在则不同,要学就学整本书。
人不是神,一本书里有精华,也有枯燥;有浓缩,也有水;有适用的,也有过时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整本书全塞进脑子里,还要融会贯通,全盘接受,确实为难。
“你想好了?”
“我…”陈友文并没有斩钉截铁的回答自己想好了,反而看向父亲陈宜。
“你想都不要想,除非我死了。”陈宜赶紧表态。
“父亲,强扭的瓜不甜,读书这事,强求不来的。”陈逊无奈只能转身劝慰一句,然后再次对陈友文说道:“这样吧,你回去继续学习,等参加一次乡试,然后再做决定。”
榜上题名的成就感是很强烈的,陈友文目前的能力,通过乡试还是很有可能的,等他体会过这种成就感,还能够决定放弃继续做学问,那陈逊就可以给他另做安排。
为什么有些人学习没毅力,玩游戏却能坚持,就是成就感在作崇。
游戏里连续不断的小成就能够吸引人不断的沉迷其中。
学习却不行,十年寒窗苦读,才有可能一朝金榜题名。
那种寂寞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陈友文有可能就是因为一时看不到结果,不想读书了。而理科知识带给他的新鲜感促成的学习效率高并不能作为参照。
陈逊不打算替弟弟做决定,否则今后他后悔起来,自己就得背锅了。
自己这边的事业遥遥无期,可能是十几年,可能是几十年,甚至是熬死了他,自己都还没有成功都有可能。
人身短暂,得让他自己做决定。
“行,那我回去好好做准备,参加明年的乡试。”陈友文最终还是同意了陈逊的提议,看来他自己要“退学”的决定也不是很坚决。
至于明年的乡试,陈逊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了,世道都乱了,还有什么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