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万茂自从把小儿子送走,就再没怎么管过。
但却没想到,这个一直不起眼的儿子,竟然像开了窍似的,一直给他带来惊喜。
从私家书院到县学再到州学,短短数年时间,达成了祝家开国以来的最高成就。若是能通过州试,那就是破天荒的惊喜了。
所以祝万茂对这个小儿子多了重视,供给什么的增加了很多。
出于安全考虑,奇计并没有让祝万茂大肆宣扬,选择了低调。
原本以为还得费一番口舌,也不知道祝万茂是怎么想的,很愉快的答应了。
所以除了奇计身边的几个仆人,也就祝万茂知道奇计的情况,就连几个兄长,也只是知道这个弟弟在外面读书不错,至于怎么个不错法,不得而知。
……
祝万茂不知道朝廷取消了科举。
祝家庄在后世名头虽大,说到底也就是个乡下土豪,也只能在乡里横行罢了。
这种朝廷大事,一般也就只传达到县里,县令会不会当回事传下去,就看个人品性了。
而在封建社会,人口的流动很小,尤其是农村人,基本上不会离开自己家十里范围,能去一趟县城,就足以吹嘘好几年。
祝家庄的人因此才不知道奇计已经读书有成,同样的祝万茂作为乡村土豪,不知道朝廷取消科举之事,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对奇计成为进士,祝万茂很期待。
同样的,他也知道,读书能受到县里的夸奖,这个儿子也不会像每次回来祭祖时看起来的那样弱不禁风。他这个一向默默无闻的小儿子,已经走上了与家族截然不同的强大之路。
中级世界,大宋的文人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甚至比三国世界的文士更强。
三国时代才有多少读书人?世家大族垄断了文化,大汉就是世家的代言人。
而到了宋代,科技、文化大幅度发展,雕版、活字印刷、造纸进步,读书人的数量大增,科举又给穷人提供了一条通天之阶,从各个方面都能完胜三国时代。
差别在于,这些文士自命清高,对武夫不屑一顾,所以鲜有看见文人于军中谋职。
所以韩琦那句“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才会受到大宋士人的一致认同,为此他们甚至能逼得枢密使狄青远离朝廷,郁郁而终。
祝万茂年轻的时候,也是在外面闯荡过的,见识过文人出手,能在县学名列前茅,考取州学,至少也得有先天的实力。
奇计选择了低调,祝万茂也就随他了。
而且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这个小儿子身上。
祝家庄正处于兴旺时期,祝万茂也已经晋入神通境,实力大增,又招揽了一个名为栾廷玉的神通境武者,正准备大干一场,扩大祝家庄的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