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这些年在华北这块儿地方真是越发的捉襟见肘起来,最初的运输队还有汽车、各种运粮的机械,随行的军官或是骑着高头大马,或是舒舒服服的坐在自己的专用轿车上,一路开道前行,可随着战线的延长,持久战拉开之后,鬼子的物资慢慢就跟不上了。
再加上中华大地山路的崎岖,小鬼子开始使用骡马拉车,骡马自然是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抢不到骡子和马的时候,鬼子干脆亲自上阵,人力拉车。
史文才从望远镜里注意到,这是一支机械化程度十分原始的运输队,十几辆马车拉着粮食,除了最前面六匹拉车的马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人力拉车,拉车的都是伪军,反正在鬼子眼里,伪军和牲畜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若是非要找出一些区别,无非是伪军比骡马还要听话,可以更容易地进行驱使。
史文才最先侦查的是这支日军中队的装备情况。
六挺轻机枪,六具掷弹筒,外加上一百多支步枪,弹药、手雷另算,除了一个中队的日军之外,还有一支伪军部队。
按说这样一支部队的装备情况虽然不如日军标准的步兵中队优良,也绝不应该差上太远。
可现在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一方面是日军的武器供应开始后继不足,另一方面大概是日军觉得,向河源县城运送粮食的路上,既然有了之前那么多次成功的经历,再加上情报系统收集的情况,周围一带并没有大规模的抗日武装力量,自然也就不用大费周章地给运输队配备太多的装备了。
日军的“先见之明”令人感慨,拿着望远镜,将整个日军运输中队的装备情况全部记在心底的史文才在心底叹了口气,看来这一次除了这批粮食,装备上是捞不到多少油水儿了。
原来拿着望远镜侦察情况的史文才并不是在担心鬼子的装备精良,他只是纯粹的想看看,自己这一网能捞到多少好处。
可怜日军自以为是,他们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再多的装备也不过是拱手相让给新三团罢了。
……战斗在预料之中如期打响了,前往河源县城的日军运输中队在经过瑶沟中段的时候,突然遭到两侧敌人的伏击。
这一次伏击日军运输中队的,按照韩烽的命令,正是史文才的一营,一营此次参战一共有六百二十一人,其中新兵就占了六百一十一人,只有十个久经战场的老兵。
这种划分是按照参加队伍的年限来划分的,若是按照上没上过战场划分,这六百二十一人中,倒是有五十二人都上过战场。
史文才将上过战场的战士均分在两侧野草中进行伏击,在作战之前,他拍过每一位“老兵”的肩膀,“你们是上过战场的,那就是老兵了,老兵一定要给新兵做好榜样,这次伏击战你们必须打出老兵的气势。”
老兵们回答的异口同声。
战斗一开始,老兵们果然没让史文才失望,在他们的带头开火下,或许是新兵们受到了鼓舞,也或许是新兵们在演习的时候早已经经历过这种类似的场景,六百多人伏击日军运输中队,战斗一开始,新兵蛋子们动起手来,可不像是老兵,不管是有没有准头,先把枪膛里的子弹打出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