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198年),袁绍传书给公孙瓒,想跟他释和,公孙瓒没有答复,反而增强守备。袁绍于是大兴兵攻打公孙瓒。先是公孙瓒一别将被围,公孙瓒不肯相救,说:“救一人,那以后众人都会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战。现在我不去救他们,他之后被围困的将士就会自我勉励。”
等到袁绍来攻时,公孙瓒的界桥别营自度不能自救,而公孙瓒又必不肯相救,众人或降或逃。袁绍直接攻到了城门前,公孙瓒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今河南浚县西北)黄巾军求救,又想亲自率兵冲出重围,占据西南山,仰仗黑山军,切断袁绍军的后路。
长吏关靖劝谏他说:“现在您的将士都各怀叛离之心,已无力再战,他们之所以能固守是顾惜他们的故乡老少,而把将军您当成主心骨,将军如能持久坚守,袁绍自然会退兵,四方军队一定又可以会合了。若将军现在弃易京而走,军队会失去后镇,易京覆灭指日可待。将军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么成就事业呢?”公孙瓒于是决定不离开易京,等待其子搬来救兵,内外夹攻袁绍。
建安四年(199年)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相救公孙瓒。
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公孙瓒就从城内出战。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将计就计,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内坚守。袁绍于是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引火**。
高顺想起后世这么一段记载,彻底陷入思索。
历史上袁绍覆灭公孙瓒的事情不会发生了,但却多了一个劲敌刘和。
看如今这样子,刘和是极有希望灭掉公孙瓒的。
他的父亲刘虞是被公孙瓒斩杀的,他们有生死大仇,要是正有机会灭杀公孙瓒报仇,肯定是不会放过机会的,只怕刘和如今也是这个想法。
高顺一直没有对刘和出兵,一方面是自己一直在中原大战,两线作战难以顾及,尤其是粮草供应难以维持倒是让刘和坐大了。
去年刘和曾今表达过要投降的意思,可至今也没有下文,看来的确是有灭了公孙瓒报仇的目的。
只是,一旦公孙瓒被灭,刘和就能占据整个幽州,到时候实力大增,是否还会有投降自己的意思,这可就真不好说了。
想到这里,他忽然回头问道:“如果刘和要灭掉公孙瓒,各位觉得我们是任由此事发生,还是阻止?”
众人心头微微一震,随即都是陷入了沉思。
窦和却是说道:“主公是否认为刘和灭杀公孙瓒已成定局?”
高顺点点头:“从实力看,双方全力出手之下,公孙瓒必败无疑!”
窦和顿时沉思起来。
荀攸说道:“主公,攸以为,此事应当阻止!
幽州虽然苦寒,但人口也不少,还有鲜卑和乌丸等部族,有阎柔这个乌丸司马在,他们完全可以征召不少胡人参战,到时候实力会进一步大增,必然是我们大敌,不得不妨!”
郭嘉微微皱眉道:“公达所言有理,只是,刘和素来与我们相安无事,要是骤然出手干预,只怕不妥,会给天下人觉得主公已经有心吞并整个天下,会激起全天下人反对的。
即便出兵,还需要一个机会。
此来,刘和使者还未到来,不然等其到来看看对方到底是何目的,再做定夺不迟!”
高顺对郭嘉的建议向来很赞同,不由的点点头道:“如此相对稳妥一些。”
“文优,你如何看法!”高顺看向了李儒。
李儒点点头:“主公,属下以为,还是阻止为好!
刘和若是不能灭公孙瓒,那他就有所忌惮,毕竟幽州之地粮食产量极少,又有子龙将军随时盯着,他不得不慎重考虑,或许还真的会投降主公。
一旦他灭掉了公孙瓒,报了杀父之仇,只怕会瞬间膨胀,也许就不会再考虑投降之事了。
此外,刘和身边的人马是多人联合而成,到时候就算他想要投降,只怕其他人也不一定会答应,主公还需依照公达之言,提前防范,有公孙瓒在,他不敢轻易对我们翻脸的!”
高顺苦笑道:“不过奉孝说的不错,要出手至少也得有个借口才行,胡乱出手的确对我们影响不小。”
李儒也是苦笑:“那就只能等见过他的使者再说了。不过真要出手的话,借口倒是不难,属下倒是很好奇刘和派人前来到底是先要借粮还是其他事情。”
窦和连忙劝说道:“公子,您不是说今年不再征战,要与民休息么?我们虽然从竞拍中得到了不少钱粮,可今年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啊,禁不起消耗的!”
窦和是总览全局的管家,钱粮虽然一直是田丰在管,可缺钱缺粮的事情一旦发生,他也是头疼万分的。
这才舒心了几天功夫就要把好不容易等到的钱粮花出去,他简直觉得在割他的肉一样。
高顺顿时尴尬,这话他的确说过。
“呃……这不是议事嘛,长山不必着急!”高顺赶紧安抚道。
窦和委屈的说道:“可您前年也说过这话的,结果去年又是征讨刘备,又是灭杀袁术,整整打了一年的仗,至今豫章那边山匪还很厉害,淮南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才刚刚调集了一大批粮草送过去!
主公,求您就休息一年吧!”
听着窦和哀求的声音,高顺老脸烫的厉害。
“咳咳咳!好了,只要敌人不出手,我今年肯定不主动出兵!”
听到这话,窦和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不少:“真的?”
喜欢三国之顺者为王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三国之顺者为王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