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紫禁城。
阁老谢迁已然出发,余下的李东阳和刘健也都紧密关切着开州那边的动向。
目前看来,一切良好。
宁远那小子足足动用了五十万的人力,给与酬劳,且伙食不错。
也正因如此,前去“服劳役”的百姓非凡没有半点怨言,反而是热情似火,一个个争相抢着去劳作。
有着如此之多的劳力,可想而知,那河道的治理事宜,应该用不多久便有成效。
河道治好了,接下来的其他事宜,想来也就可以快速推行下去了。
“如此,谢公也就不必太麻烦了。”
“是啊,一切顺利,如此最好。”
李东阳和刘健也都先后感慨着。
也是此间,刘健翻开一份奏疏,眉目却是不禁收敛起来。
他思虑片刻,最终将那奏疏递给了李东阳。
“怎么了?”
李东阳侧目,已是展开奏疏,放眼看去,整个人也严肃了起来:“石人一只眼?好端端的,怎会出现这东西?”
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其本身的存在便与造反有关!
而今大明,天下大抵承平,突然冒出这东西,实在教人不舒服。
要造反啊!
哪里造反?
谁人又会带头造反?
根据眼前这境况来看,平原诸多地域,至少是不会出现造反事宜的,甚至包括受灾了开州一带,也不会有事。
至于其他地方,如云贵那边,就算有人不安分,最多也就是小打小闹,掀不起什么风浪。
整个大明,无论怎么看都是相安无事的。
“马龙?”
沉思中的李东阳终于注意到上书之人,又是一阵侧目。
开州那边出了独眼石人,上书者不是就在当场的宁远,反而是开封府的知府马龙?
“刘公,这马龙,似乎未曾与繁昌侯一道治水吧?”李东阳开口。
“没有!”刘健直接回应。
先前,徐贯徐公治水之时,为了筹集人手,主在开封府,期间那知府马龙上下帮着跑腿,陪伴左右。
到了宁远治水,那马龙只是帮忙募集人手,未曾随宁远前去开州。
也就是说,开州的宁远将独眼石人事宜秘而不报,远在开封的马龙反而得知了。
这是什么道理?
“上呈陛下即可。”刘健说了一嘴,好像避讳着什么似的。
李东阳自是会意,便没有多说。
不多时,一份奏疏来到了弘治皇帝跟前。
他本是不在意的,可仔细一看,又不禁沉思起来。
身为君王,他自是博览群书,知晓那独眼石人根本不是所谓的天降警示,也无甚传说,不过是某些有心人的幌子而已,是单纯的人祸。
这人祸,可大可小。
大则倾覆江山,小则玩笑尔耳。
可轻可重!
“那小子得知此事并未放在心上,没当做是一件事,所以便没有上报嘛。”
弘治皇帝唇角蠕动,却是无声。
他寂静许久,最终抬起头:“宁合雍呢?还在交趾那边处理海事吧?太子呢?近来可有消息?”
旁边的萧敬想了想,正要开口,却是被打断。
“将太子教回来吧,身为储君,不思国事,反而四处浪荡,还捧出一个伶人,成何体统。”弘治皇帝很是严厉。
萧敬偷偷瞥了一眼,却是不敢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