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工作的人是没有早起这个概念的,结婚五年何胜一直没有上班,别人都以为他是个富二代,不用工作也有大把的钱可以花,但这是别人以为的。没人明白他每月问母亲要钱时的心酸和煎熬。
有几次被陈贞怡不小心听见婆婆在电话那头的咆哮,你们两难道都没钱了吗?!
当然不是。自结婚那天起,陈贞怡和何胜就心照不宣的分开管理各自的经济状况。明面上说好听点是新时代各自经济独立,免得为钱吵架伤感情。这种理由也就自己听一听,说白了是还没有夫妻一条心,两人都打了一笔自己知道的小算盘。
婚礼结束那天,陈贞怡本想同何盛把钱伙在一起,但当时收了颇多礼钱的何胜拒绝了。他没几天就换了新电脑,后来又被陈贞怡得知他花了一万块买了个游戏账号。几个字母和数字就值一万块?为什么有傻子上这样的当?
虚拟的世界她不懂,现在想来,幸好是拒绝了。
何胜一家原本是县城人,上小学时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来到城里。言语中还残留着幼时熏陶过的乡土气息,外表被城市的大染缸洗礼的一表人才,但骨子里的东西不曾消失和掩埋,肚子里有没有货一开口便知。
城镇之间开车也就四五十分钟的距离,但思想差距的跨度还是挺大的。这一点在结婚几年后陈贞怡才越发的体会深刻。
她是土生土长的市中心姑娘,从家走到最著名的步行街和百货大楼也就五分钟,正经儿的素质教育,民主平等在灵魂中生了根。
吵架时她偶尔对着何胜喊,你们农村怎么这样!
这种表达并不是嫌弃,也不是看不起,只是气不过乡镇繁多的礼数和自以为是的狂妄态度,还有婆婆的无尽要求,转而将火全撒在老公身上。
无知者无畏。
县城里娶老婆,最看重的不是文凭和素质,也不是相貌和家世,而是会不会生孩子、做饭和做家务。
那里的人观念似乎还停留在旧社会,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会生孩子会做饭才是王道,文化是个屁,吃不了用不了,连包手纸都换不到。
女硕士女博士都不好使,只要会做饭会拖地会洗衣服,那这媳妇才娶得光宗耀祖,全家脸上都有面子。
谁谁家的媳妇能做一桌子可口饭菜,成了了不得的大本事,再能生几个大儿子,那更是了不得,这样的媳妇在家里有地位,可以捧上天,要啥给买啥,大金链子大金镯,生一个买一对,生两个买两对。
陈贞怡玩笑说何胜家是想娶个保姆或者保洁阿姨,还是不要工资白干的那种,管饭就行。
就算结婚的时候陈贞怡家下血本陪嫁的是辆宝马车,也比不过何胜表嫂柏妮进门时啥也没有只会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