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真人從前盛名的時候,便有時時拉人一把之舉,只爲對得起自己的純心,他不需要別人記他的好,更不需要什麼回報。
現在修爲雖損,境界猶在,指點老友的愛徒,在他看來,不過是應盡之責。
這是棵好苗子,他也爲老友收到這麼好的徒兒高興。
既然老友不見外,把獨苗愛徒託付在了少清山,他就要擔起半個師父的責任。
凌砄出自名門大派,自修道以來,走的便是規規矩矩、普世認同的修煉大道,他資質既高,又拜得明師善信真君,於修仙一道的領悟豈止在同輩之中出類拔萃,多少按部就班的老道君,在“道”之上的感悟也可謂不及他。
而用心、付愛之後,凌砄也才發現,過去師門按部就班、規規矩矩的教導方式,其實有很多可以完善、改進之處。
那些門派的體系已定型千年萬年,各家師父又要兼顧自己修道及若干事務,即使有人有些想法,也不願意去費白勁兒試驗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新主意,誰願意以一己之力去撼動整個修仙界都認可的傳授體系呢?
有這功夫,遭非議、得罪人不說,還會耽誤自己多少修行!
凌砄反正自認修行上已是廢人一個,也不去求什麼延命補丹之法,多出來大把的時間,正好有這個功夫和心力,便按自己的領會與想法去細細教導弟子。
既是此生基本無望再窺大道,索性將心血精力盡付予親生兒女一般的徒兒。
是以少清山的弟子,得到師父的教導與關愛遠甚於這世間任何門派。
特別是經歷了起伏窮通之變,情感恩怨之劫,凌砄又看開、放下了許多事。金丹雖然受損,道心卻益發通透明淨。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他自思,自己遭遇某些事之後,自己及身邊人都曾對修仙之途產生過疑慮,甚至後悔,甚至想過寧願做一個普通凡人,嚐盡世間百味纔不枉來世上一遭。
凌砄希望自己的徒弟,是真的自個兒主動堅定了嚮往大道之念纔去修仙,而不是被動選擇。是真的願意主動承受、挑戰修仙之路的艱難險阻與寂寞煎熬。
如果不能,那寧願他們去過短暫的凡人生涯,就享受普通的天倫幸福。
所以,少清山既修道,又不禁世俗,爲的是讓弟子們知道各自滋味後再看清前路,自我選擇。
若弟子一心大道,他全力以助;若是誰想下山去體會煙火人生,他也認同。
他當祁寧之半個徒兒,祁寧之也未因少清山的不同而心生排斥,他着實喜歡這個年輕人,便自然願意將自己的心得傳授。
當然,他還有一個私心:他畢竟金丹受損,不可能像別的真人那樣擁有長長的壽元。很可能,在徒兒們還未有什麼成就之前就先他們而去。他們畢竟不是上清山的嫡枝,別的年輕人都有師門靠山,他怎麼捨得自己的這些兒女成了失去羽翼的孤雁!所以,他交好各散仙及歸雲海上島主,與舊日好友不失問候往來,爲的是留一份香火情分,盼這些人日後多照看一下這些孩子,在方便的時候搭把手。
而言是與祁寧之,背後是玄機門,只要他們與少清山人互有些好感,日後便是一大助力。行走天下,自然朋友越多越好,何況是這樣有實力的朋友!
同樣,感謝大家的助力!每一張票都是你們對可與語的支持!再次感謝!我會寫好這個故事,用心,有愛。
(本章完)
<div id="div_content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