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qingdouxianyuan-keyuyu&bookmark=506"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第504章 天道非奇珍
“據典籍及異界傳聞,爲師揣測,有五行之土,可育圓滿劍意。只是其太過渺茫,無根無據,更無人可成。幼蕖吾徒,不妨一試……”
“不妨一試……”幼蕖反覆唸叨,苦笑一聲,“師父啊,您和師祖都未做到的事,讓我怎麼可能做到呢?”
反覆揣摩着玉簡,她敲着額頭,真是頭疼,師父的話看起來挺明白,可又有些玄。
依師父的想法,大福緣必有大因果,若真個尋到絕世珍品,個人未必消受得起,得元嬰大能甚至化神道君纔能有擔當的能力,否則物主的修爲不如珍物,必遭反噬,甚至要耗盡自身血肉修爲去填補差距的空洞。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好劍好寶貝,都要是與主人共同成長的,才能真正達到心神相連、如臂使指。
這一點,幼蕖理解,姑姑常說什麼不能“揠苗助長”,就是這個理兒。以低弱的本事去操縱高深的法寶,等與是乳啼小孩兒被大人拖着飛跑,會活活給拖死!
不說別的,就是舊東西老物件,用起來也順手些,哪怕是磕磕碰碰出的傷疤痕跡,看起來都親切些,肌理輕重都瞭然於心,使得就是比新物事更加順心如意。
像她的青梗劍,多麼得心應手,哪怕是傳聞中的清都神劍她都不換!況且,以她築基之力、羸弱之軀,實在是難當大運。還是師父說的合她心意,她好好把自小陪到大的小劍耐心溫養出色就行。
找不到寶貝就修不了仙?沒奇遇就不能出人頭地?
天道不是這樣的。
天道酬勤。
得大機緣的就那一兩個,還未必能走到最後。可登天得道的人萬千年來不勝枚舉,這些成功者大多是心志堅毅之輩,卻鮮少聽說有什麼撞上天字號福緣的。
走捷徑或許有成功的,但不是主流。
修道者要有坦蕩蕩的操守與舉止,一味殺人奪寶、鑽地挖洞,往死人堆裡找奇珍、找遺物,心境也跟耗子差不多了,老天怎麼會眷顧這樣的人?
修仙修道,上體天道,下憫生靈。內修智慧,洞察幽微,明白事理;外修功德,行俠仗義,鋤強扶弱。如此這般,這纔是順天而行。
“依天道奧義,五行之土,或在日常,未必是稀世奇珍……”
或在日常啊!
就跟姑姑常唸叨的,“芋頭菜葉才養人”一個道理吧!多稀罕的補品整日的灌,人得給燒死!
幼蕖下意識打量着四周,竹子,泥土,小木屋,山石,能有什麼呢?也太尋常了!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好吧,小竹林沒有,往外擴散,師伯的楓葉林,米氏姐妹的花滿蹊,峰頂的雲海,山谷裡的溪流……
也看不出有什麼可以養劍。
那,再往玉臺峰外去想。
“起——”
將青梗劍一拍,飛天而起。
光悶在屋子裡想是沒用的,不如親眼四處去看一看。
青濛濛的劍光優哉遊哉,不慌不忙地四處閒逛,幼蕖就當是練習御劍飛行了。一邊打量全山,一邊調整氣息,練習飛行途中如何均勻地輸出靈氣,以保證御劍的時間和速度達到最佳狀態。
又及,如何一邊輸出靈力一邊暗自調息,令靈力源源不斷,有產有出,不至於經脈枯竭。
總歸飛一趟可不能白飛,自然而然地,劍光的變化、劍速的把控就練起來了。這些小智慧都是來自姑姑的言傳身教。姑姑走一趟從來都不空手,必要順帶着捎個什麼物事。用不着特意教,少清山的孩子們都會一舉多得、一事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