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赫康复出院后,就开始着手财富处理,他需要找到一家强大又靠谱的信托机构。
之所以要找信托机构,源于徐赫记得前世一些血淋淋的教训:
某国外一传媒大鳄资产在千亿多,他的第一任妻子跟他离婚时,分走了他大半财产,那可是他奋斗半生的劳动成果,一场离婚,就白白便宜了前妻。
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他没有提前把钱交给信托机构来管理和分配,自己也没有决定权。
后来该传媒大鳄吃一堑长一智,在他娶第二任、第三任妻子以后,即便她们跟他离了婚,她们也拿不到他一分财产,因为他的钱已经交由信托机构管理和分配,而他自己也有了决定权。
不仅国外大佬有把钱交给信托机构的例子,国内大佬这么做的也比比皆是,比如:
某东的老板,虽然他娶了可以当自己女儿的某妹妹,但由于他把钱交给了信托机构,在他和某妹妹婚姻存续期间,某妹妹只是定期会得到他一定数额的钱。
一旦某妹妹跟他离了婚,某妹妹连这个钱也得不到,更别说想拿走他一半的财产。
又比如后来某网的CEO,欠债二十多亿美金,被债主连环催债。
好在他之前有信托机构做靠山,成立了债务重组分析小组,提出了某个投资项目的远大前景。
这个项目,你做,那么未来利润就能到手,甚至可以抵消那二十多亿美金的债务。你不做,那么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空。
债主当然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遵从该CEO的债务重组分析小组的意思。
最后,该CEO成功躲过了那二十多亿美金的债务。
所以,当一个人的财富到达一定程度,为自己找一家强大又靠谱的信托机构,可以为自己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90年代,国内经济虽然迅猛发展,但仍是处于萌芽阶段,信托机构这一概念尚不普及。
徐赫跑了很多地方,发现最大的信托机构也只能处理资产在三千万的客户,而且放进去的只能是现金,股票、债券、地产、保单之类的排除在外。
然而,徐赫目前的资产远不止三千万,他需要信托机构帮他管理和分配的也不止是现金。
通过温有为的关系,徐赫最后在某国的某岛找到了一家各方面都令他满意的信托机构。
截至目前,他还没有找到唐小晴和女儿果果,不管将来能不能找到,他最先要考虑的是给唐小晴和女儿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
因此,他先建立了一个后备信托,这么做不耽误他自己管理资产。
等他离世后,后备信托就转换为正式信托。
正式信托根据他生前设定的意愿每个月给唐小晴和女儿发钱,女儿二十五岁时,给女儿买房、买车等。
另外,他还设定了在女儿四十岁时,他全部的资产都转回给女儿。
除了以上这些,他也为自己成立了债务重组分析小组,以防将来有一天,发生债务危机,好从容应对,度过难关,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