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七,凤县那边,三团团长崔老憨已经把团部暂时安置在了凤县南部的两河口,凤县以南聚集了近六千名新老革命军战士。
凤县的西北方,侦察兵萧纲率领的三台山革命军也基本上凑齐了刀枪装备,等待崔老憨一声令下,九千多名革命军攻入凤县县城,彻底解决牛俦的牛家军。
这一日,宕昌县的朱葵来见姬国卿,说是阶州的武都候有意结交革命军,并派出使者前来谈判。
时下,西汉水上游已经结冰断流,革命区的所有水车都无法提供动力。
服装厂、纺织厂、兵工厂等都受到了影响。
无奈,姬国卿提议把水车改造为“牛车”,就是用牛拉动来作为动力来源,一头牛不够,可以用两头、三头。
总之,不能因为没有了动力来源,就把纺织厂、兵工厂停下来。
跟随朱葵来到西汉县的人叫杨定邦,四十二三岁年纪,面目黧黑,个头不高,微胖,任阶州通判。
通判是低于知府、同知,高于知县的州府级副职官员,一般为正六品。
正六品文官,也是姬国卿目前为止见过的大明最高级官员了。
大明以文制武,崇尚文官,一个七品知县,往往能颐指气使一个五品守备。
六品通判,连三品副将见了都要点头哈腰。
直到崇祯末年,武职官员才稍稍得到社会重视。
杨定邦从朱葵那里对姬国卿和革命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知道姬国卿志向远大,绝非池中之物。
自己这样的一个小小六品官,在百姓们眼中是大老爷,在姬国卿这里,连屁都算不上。
这年头,称王称帝的人太多,很多人都不把大明朝廷放在眼里。
假以时日,估计一两年之后,这个姬国卿弱冠之年,那绝对是一方诸侯甚至是霸王。
自己作为阶州通判,毗邻革命区,根据革命军的发展速度,估计年关过后革命军就会出现在阶州,自己的这个通判要么卷铺盖回余杭老家,要么跟家小一起留在阶州。
总之,到那时,自己这个通判完全要看人家革命军脸色行事了。
在革命军还没有出现在阶州之前,若能早早地跟革命军攀扯上关系,届时尽可能多地留下些家产,自己一家就不介意留在所谓的革命区在革命军保护下安稳地生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年头,不能再浑浑噩噩地过一天算两晌了。
大明日薄西山,大顺新败于吴三桂和多尔衮,蜷伏于陕西。
四川的张献忠刚刚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
未来这天下,究竟是谁说了算,实在是想破脑袋都找不到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