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发祥地和文明的摇篮,不应该是这样的,植树造林的想法一天天在姬国卿的脑子中生成并茁壮成长起来。
想让百姓们把山上的旱地废弃掉,栽种上树木,就必须给他们解决耕地的问题。修筑堤坝,开垦河滩地,日后灌溉又非常方便,粮食产量有了保障。届时,谁还愿爬到山上去耕种那些靠天收的旱地?
让每家每户抽出一人,不只让他们白干活,工资还照样发。每天管饱三顿饭外,每天还有二斤小麦为标准的工资。
虽然家家户户都有了粮食,但是他们对银钱的兴趣还不是十分浓厚。在他们心中,什么都不如粮食重要。没有粮食的日子,太令人悲痛了。
毕竟,众百姓们目前才仅仅收获了麦子,还不到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地主,可以山吃海喝的时候。
也许,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第二次收获麦子后,百姓们觉得家中中的粮食有点吃不完时,他们才会感觉到银钱的重要性。
革命区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成了地主,南边、西边的百姓得知后,都争先恐后地往革命区涌。革命区天水关到皂郊堡这一带刚刚正在进行土改,那些百姓可以大部分都充实到这片区域去。短短一个夏粮收割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革命区的人口暴增到了两万。
西和县、礼县等各地的百姓涌进革命区,他们那里的粮食压力就小了很多,指挥部嘱托冯葵园趁机大量收购麦子送到革命区的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着开辟新的革命区事宜。
首先,姬国卿将目标定在了西和县上。
西和县地处西汉水河中下游,虽然西汉水河没有流经西和县,但是西和县其他河流很多,那里平坦而且可以灌溉的土地很多,比目前天水镇所有革命区的水浇地还要多出两倍。把西和县所辖的地域全部进行了土地改革,把大量的土地分给无田耕种的穷苦百姓,可大大提升土地的产能,增加粮食收成和储备。
由于西和县、礼县以及天水县不少穷苦百姓得知天水镇革命区百姓都有自己家的地中,并且都有饱饭吃后,争先恐后地往革命区涌。导致革命区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仅靠修筑堤坝垦滩成田,远水解不了近渴。漫长的西汉水河,在革命区就有近二百里长。修筑二百里长的堤坝,以目前的人力和物力,没有十年八年是无法完成的。短期内解决不了土地问题,就只有想法去扩展土地面积了。
让姬国卿最终下定决心的是一个人的到来。
这个人姬国卿早有耳闻,可谓是如雷贯耳。这个人家住天水县城,家中只有他和一个弟弟。兵荒马乱的年代,又无田无地,为了活命,他们兄弟二人偷盗、拐骗、讹诈甚至是抢劫、杀人放火。这么多年来,手头有了吃的,也笼络了不少无家可归者,他们以城北伏羲庙为家,俨然是天水县城的一窝土匪。
由于这帮“城中土匪”人数众多,大约不下三百人,而且基本上不聚集在一处,而是□□于县城各个角落。只有几个首脑人物长期居住于土地庙,官府多次庙中剿匪,都被潜伏于各个角落的地痞无赖早早地通风报信,首脑人物事先逃窜,官府总是扑空。前明的官府如此,大顺的焦精忠官府也是如此。焦精忠刚到天水县,屁股没坐热,需要处理的事儿很多,根本无暇顾及伏羲庙一帮无赖。为了让这帮无赖稍稍安生一些,县城里几乎所有的“工程建设”都交给了这些人,他们干活后可以名正言顺地给他们分发一些钱粮。让这些人干活,本身就是个由头,指望他们修建一些什么东西,简直就是笑话。修建什么工程还主要靠老实巴交的百姓,这些人只不过充个数而已。
喜欢吃饭穿衣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吃饭穿衣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