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古代言情 > 吃饭穿衣 > 备战之二

备战之二(1 / 2)

对相对安定祥和的革命区来说,纷飞的大雪并没有让百姓们全部猫在家中,猫在家中的也只是那些老幼。

几乎全部的壮劳力,铺撒在了野外,雪花飞舞中搬运石头、填挖土方、修筑堤坝、拓宽道路、挖掘水渠、建造新房、加固城防、冒雪训练等等一派繁忙景象。

这样的忙碌景象,就跟收麦子和秋收耕种之季差不多,若非漫天的飞雪,还真给人造成一个收获季节的假象。

不管是什么生活所需物资,都离不开双手的创造,靠等是等不来任何东西的,这就是姬国卿来到这个时代后劝慰或者说告诫身边所有人最常见的一句话。

不管外部面临什么战争威胁,革命区所有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活下去。

不确定牛家两兄弟是不是专门针对革命军或者说专门针对自己,姬国卿都不能因此而放弃了革命区的建设,一门心思用到未来的战争上。

百姓们猫在家里要吃饭,让他们手脚不闲着,从事各种建设也要吃饭。

既然忙与闲都要吃饭,为何不把这些“耗费粮食的机器”开动起来,让他们尽量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在前世,几乎没有人闲着,所有的人都在劳动。而在这个时代,不劳动的人远远超过劳动的人,不是说这个时代太过富有,不需要劳动就可以丰衣足食。

相反,正是这个时代太过贫穷,很多的人就算是想劳动,也没有劳动的机会,他们存在于世,所能做的只能是混吃等死。

进入冬季,西汉水河以及各条支流都进入枯水期,此时正是修建堤坝的大好时机。

此时的革命区基本上扩展到了西汉水河的源头,从源头开始治理,就可以最大限度解决夏秋两季的水患。

同时,修建了堤坝后,开挖出一条条的灌溉水渠,可以让更多的土地变成水浇地。

在没有化肥的年代,庄稼能得到及时的灌溉,几乎是提高产量的唯一手段。

另一方面,把原本的堤坝修建起来,可以让大量的河滩荒地变成良田,来年就有了更多的可耕种并且能浇上水的水浇地。

在没有足量的火.枪和火炮等火.器之前,姬国卿是不打算走出大山的。

在不走出大山的这几年里,必须把大山中的革命区建设成为一个富饶祥和繁荣安定的家园。

道路的不畅,也是制约革命区发展的原因之一。

有足量的劳动力,就应该让他们担负起革命区大建设的重担。

把各村镇之间的山间小道,全部扩宽为可以通行牛车的道路,把沿着西汉水河的官道,拓宽到可以并排行驶三辆牛车的大道。

这样一来,革命区各县之间、各镇之间就能往来畅通无碍。便于各县和各镇之间进行贸易往来和信息传达以及百姓之间的相互交流。

拓宽道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让革命军的调动运转更为快捷灵活。

土地改革之后,使得成千上万的赤贫百姓一跃成为了“小地主”,家中不缺粮食后,就开始感觉到了银钱的重要性。

参与到各种革命指挥部规划并指挥监督的工程建设去,每月基本上都有一两银子左右的收入。有了收入后,他们大部分要做的就是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以前的土坯草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极不适合居住,建造瓦房甚至是全砖墙瓦房成了革命区的时尚。

烧制砖瓦不是什么技术活,只要找来帮工,或者是三五家联合起来挖掘一个砖窑,就能选用粘性高的黄土和成泥抟出需要的砖瓦,用柴火进行烧制。

最新小说: 皇上,咸鱼娘娘她不想出冷宫 农娇有福 春满京华 前世惨死!重生嫁傻王夺你江山 搬空侯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与闺穿 云烟红妆 妖孽王爷盛宠之萌妃闹翻天 妻主请饶命 天子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