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祥提醒说道:“我们的运输成本呢?”
现在运输的费用太高了,车子这么贵,司机的工资又高,高速也并不普及,运输的成本几乎达到了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步。
杨晨轩仔细想了一下,说道:“周围的几个省,问题应该不会很大的,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进布料也要运费,除非当地所有的原材料。”
吴大祥疑惑的问道:“小轩,这是什么意思?”
杨晨轩说道:“现在交通不发达,南北商品的价格差异大,织布的主要材料除了棉花、麻等天然植物外,还有就是化纤,化纤最上游的原料是原油,我们国家目前大部分炼油厂其实都集中在北方,南方并不多。”
“而我国南方种植棉花的也不算很多。”
“按照这么一分析,其实运输的距离是差不多的,我们只是多上下一次车而已。”
“我们只要做到量大,就能无限拉近这种价格差。”
杨晨轩心里清楚,就算大部分原材料都是北方来的,有一些省份的运输距离是差不多的,但这中间多停了一次,肯定有成本差距的,只能尽量缩小。
而且有一些省份比较靠近北方,从运输的角度来说,他们反而更有优势。
现在不像后来,只要量大,产业成熟,就能大量降低成本,甚至比那些产业不齐全的省份成本更低。
现在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条件。
吴大祥总感觉杨晨轩说的有一些问题,可又指不出问题所在,只能说道:“小轩,你说的是有道理,但我们衣服的价格能看出来,其实大多数省份价格都是差不多的嘛。”
杨晨轩说道:“这有一个原因,是国家在某一个程度上控制了物价,价格还是双轨制。”
“其实这样也好,价格有一个区间,我们去做其他市场的时候,面对的压力反而没有那么大。”
现在物价还是双轨制,就好像大米,私营厂买五毛,国营厂就只卖三毛,国营厂那一部分产能就会解决掉一部分市场,剩下的市场就是本地商人去抢,物价会比国营厂的高,但不会高得太多。
虽然这限制了物价的上涨,也限制了一些工厂和企业的出现,对商人来说,未必是好事。
但对于杨晨轩来说,也算是好事,只要有国家的双轨制,就不会出现太多的竞争对手,他们开发新市场的时候,总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若是没有国家的管理,价格就会彻底市场化,短期会进入一个价格飙涨阶段,因为供不应求。
紧随着就会有大量人投入生产,到时候就会供大于求,会死掉一部分,渐渐的,市场就会进入一个平稳阶段,但价格依然会被压下来。
很多做生意特别讨厌价格战,觉得价格战是损人不利己。
其实,做价格战的只有两种人,一种就是想搞死你或者想抢你客户,你讨厌就对了,人家的目的就是搞死你,人家也不在乎你讨厌;还有一种就是想活不下去,他需要更多的客户,只能降价吸引客户,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他就只能关门大吉。
和平相处,在社会经济市场,没有的!
两个人聊了一会,杨晨轩让吴大祥写一个发展计划给自己,以后就按照发展计划去做。
跟着,杨晨轩又去找了人事部的人,让他们开始准备降低条件,招收学徒,没有工资,只管吃。
反正也不用发工资,吃的话杨晨轩也不在乎多几个人吃饭,只要还行的,都可以招进来做学徒。
学会了那是好事,又多了一个合格的员工。
学不会,那就走人,或者继续磨,杨晨轩也不在乎。
吩咐完一切,杨晨轩回到办公室,给张玉琴打了一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