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不用这么麻烦,我只需一身白衣,一个簪子足以!”
这身衣服,长帽短靴,合裤袄子,朱紫玄黄,就是这个时代的礼服,也不知道赵氏从哪弄得。
“那怎么行,阿母听说这次会有很多人去,你若是穿的太简朴,恐怕会被人笑话。”
赵氏还是心疼儿子,特意去求郑氏,高顺有些哭笑不得。
“阿母,真不用,我这次去,不能暴露我的身份,我只是一个普通百姓,怎么能穿这身衣服。”
高顺执意不穿,赵氏也没法勉强,她只是不想儿子受辱,殊不知高顺根本不介意,反而觉得自己这样很帅。
一身白衣,长发用一木簪束起,腰间挂着一块玉佩,唯独手里少了一把折扇。
想到折扇,高顺眼前一亮,这是一条赚钱的路子啊!
史书记载,折扇此时已经出现,但却没有流行,如果他把折扇弄出来,那些文人墨客会不会要呢?
折扇虽然结构简单,制作也不难,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高顺只能暂时放下。
很快就到了重阳节这一天,早上高顺带着小荷,向铜雀台走去,并没有察觉身后跟着一个人。
来到铜雀台,此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人来人往,纵横其间。
其中高台约十丈,当年曹植、蔡文姬,都曾在此台作赋。
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高顺也有些紧张,不过想想那些诗赋的知名度,他今天如果登台,想不出名都难。
而这次诗会,是由朝廷主办,届时会来两个大人物,一位是当朝太子少傅魏收,另一位是颜之推。
这两位都是朝廷的官员,皇帝的宠臣。
魏收,字伯起,小名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
魏少傅已年逾古稀,自然是德高望重,而颜之推年轻一点,也深受高纬宠信。
颜之推,字介,生于江陵,祖籍琅邪临沂。天统二年,高纬因好文艺而调颜之推至京都。
颜之推聪颖机敏,博识有才辩,长于尺牍,应对迅速,大受祖珽推重,祖珽令他掌理馆事,判署文书。
有两位官员在场,这场诗会自然很有质量,南北文人汇聚于此,其中最受人瞩目的有两位。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郡汾阴县人,隋朝大臣、诗人,东魏仪同三司薛孝通之子。
卢思道,字子行,小字释奴,范阳涿县人,北齐到隋朝大臣、著名诗人,隐士卢道亮之子。
此二人都是后来文林馆的主要成员,只不过文林馆此时还没成立,二人暂时赋闲在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可能会来,那就是李德林。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天保六年进士,很受魏收重视,此时也是官身。
薛道衡与卢思道、李德林三人齐名,都是隋朝著名诗人,在文坛成就最高。
如此多的著名人物,高顺虽然并不熟悉,但在这个时代,在齐国,在邺城,绝对不可忽视。
来到入口,递上请帖,侍卫看到兰陵笑笑生几个字,抬头看了高顺一眼,就让他进去了。
也许是高顺年龄太小,又或者是他的打扮异于他人,侍卫多看了他两眼,好像想说什么。
只可惜高顺的请柬是真的,侍卫也没有为难他的理由,高顺进入铜雀台后,随便找了个角落等待诗会开始。
除了文人士子以外,高顺还看到很多女子,这些都是大家族的女子,住在青楼之中。
没错,就是青楼。
此时的青楼,并不是后世的青楼,没有程朱理学的荼毒,此时的女子地位也没有那么低。
喜欢隆唐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隆唐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