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票房出来后。
凉粉们自然是要刷屏开心一番的。
毕竟这是钟良的第一部电影。
上映第一天就取得如此成绩,确实值得开心。
只要是跟钟良有关的地方,都有人在提《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讨论票房排行什么的。
可过了没多久,有凉粉发现有人开始拿别的同龄男明星来与钟良做对比。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突出钟良比同龄男明星更厉害。
如此一来,对方的粉丝当然不乐意了。
你好好的吹你的,只要不打扰到我,谁也不会说什么。
可是捧一踩一的行为,就很令对方的粉丝生气。
然后开始说道理,渐渐控制不住怒气值,开始互相阴阳怪气,接着互相谩骂,最后升级为两个群体之间的争吵。
原本好好的网络环境,顷刻间变得乌烟瘴气。
追本溯源,矛头直指钟良的粉丝。
最后,粉丝行为偶像买单。
遭到唾骂的仍然是钟良。
而此时,钟良已经四面树敌。
当然,这里的敌人并非指对方明星。
实际上在娱乐圈混的,除了有恩怨的,明面上都还算客气,有的甚至还是好朋友,粉丝行为影响不到他们。
说到底就是粉丝之间撕逼得厉害,明星之间其实一点仇恨没有。
战斗得最凶的,要数双方的死忠粉。
“票房高就票房高,跟我家鹿鹿又有什么关系?分我们一分钱了么?要炫耀去别处炫耀去。”
“我们炫耀什么了,不是你们说的首日1亿票房简简单单么?”
“谁说的你们找谁去啊,骂我家蔡蔡做什么?有病啊。”
“你特么才有病,就骂蔡蔡怎么了,不男不女。”
“笑死,你家钟良没扮过虞姬?”
“……”
一旦骂起来,双方的死忠粉都会失去理智。
而且大部分都是学生,一吵能吵一天。
整个微博上,都能看到他们在骂来骂去,各种奇怪的话题以奇怪的姿势上热搜。
看到离间计起了效果,水军群里群主又发出指令:
“好了,大家暂时收敛一下,别让人发现你们是水军。”
其实发现了也没事,这一行一直存在。
主要就是担心被发现之后,揪出背后的雇主。
一般请水军的人,都是为了利益。
被揪出来了,不至于怎么样,但是肯定会在娱乐圈社死,跟退出娱乐圈没什么区别了。
风评不好,是没人敢请其演出的。
“目前来看,效果还可以,至少都吵起来了。但是雇主要的效果可不是这个,他要钟良的电影票房下滑,并且是断崖式下滑。”
“哎,又来任务了。”
“兄弟们,各种评分走起,记得十五字评论打一星,不然不作数,特别是豆瓣评分,一定要把评分拉下来,现在是8分,雇主说了,今晚必须拉到7分以下。”
“听我口令:全军出击!!!”
豆瓣有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没看过电影的人,也依然可以评分。
偏偏到豆瓣看评分的人又很多,所以一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高低,影响还是蛮大的。
前面刚把微博搅成一滩浑水,现如今又攻入豆瓣,疯狂拉低《唐山大地震》电影的评分,一看就是水军所为。
当凉粉们想去救的时候,刚刚跟他们吵过其他明星的粉丝,也自发涌入疯狂打低分。
不到半小时时间,就从评分8分降低到7.8分。
然而,在豆瓣能上7分的都已经算不错的电影了,所以那雇主才要求降低到7分以下。
这对电影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处在观望当中,就是想等第一天结束,看其他观众的反响。
反响好,口碑好,当然就去看了。
相反,就会放弃这部电影。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看一场电影三十到四十不等,好看就花得值,要不好看,等于花钱吃屎。
这也不能怪观众,龙国国内这些年的电影质量,就一直在给观众喂屎,所以评分才那么地被人看重。
一看到评分开始下降,一些不看好的言论忽然冒出来:
“国内电影铁律,大流量+大制作,一定是烂片,果然不出所料,这评分开始下降了。”
“还好我机智,没有买票去看,而是想等几天看看钟良的第一部电影口碑怎么样,好家伙,第一天口碑就开始下滑,真是绝了。”
“第一天票房那么高,怎么评分哗哗地降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我就跟我同学说钟良的电影不靠谱,他去看了还跟我吹多么多么好看,花钱冤枉钱不是脑残一个么。”
“照这个趋势,今天的评分要下降到7分,等这波粉丝冲票房结束后,后续票房应该降下来了。”
“……”
除了观望的网友之外,还有一些影评人也注意到钟良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豆瓣评分下降现象。
各种唱衰的新闻就出来了,也不知道写新闻的人到底有没有看过。
还是说,去是看了网友的评论,直接抄过去当自己的用了。
上映第三天。
第二天的票房结果出来了。
1亿5千万,与第一天相加就是2亿7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