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甚至都会出现“铁匠”状元。
说到这里,就算宋应星再开明,也难免惊讶不已,感到匪夷所思。
李自成只好跟他耐心解释一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像宋应星这种百科全才毕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正如传统科举,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学子们也只钻研一门。大顺的科举不过是分类更多而已。比如文学、历史、数学、农业、乐律等等。
随着知识体系越来越复杂,分科学习是必然会出现的。将来很难再有全科型人才。
宋应星听着解释不断点头,他在编写《天工开物》中深有感触。
李自成说道:“正如李时珍,本是医学方面顶尖人物,你非要强迫他去学四书五经,这就本末倒置了。我大顺的为政举措是,人尽其才,各展所长。”
“大统领所言甚是,科举正应该如此方可选拔不同的人才。”
宋应星回想过去几十年的科举之路,不禁感慨万千。八股文让多少青年才俊蹉跎了一辈子。
大明的科举三年一考,大顺的科举每年一考。而且就算你不在学校学习,只要自认具备相关知识,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获得相应功名。
科举制始于隋,完善于唐,盛于宋。它确立之后,从隋朝到宋初,一直是一年一考。可是到了北宋宋英宗时期,宋英宗将一年一考改成了三年一考。
首要的原因,是宋英宗时代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官员了。考出来的人员太多的话没地方安插。
再一个,朝廷乃至衙门组织管理能力跟不上,难以应付一年一度的大型科举考试。
比如明朝成化至嘉靖这段时间,全国有生员25万至35万人,后来最多时有50万人参加考试。
而且考举人的乡试在省里考,古代交通不发达,基本凭双脚走路,所以需要提前几个月就上路。会试在京城考,也需要提前几个月上路。
对考生来说,赶考途中非常辛苦,风雨兼程,疾病侵扰,各种艰难苦痛够你受的。另外,科举赶考花费巨大,像贾雨村那样行至中途盘缠用尽的人多得是。
所以,一般的考生也忍受不了一年一考的折腾,三年一考倒是可以。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对于考生那样可太浪费时间了。耽误了多少大好年华。
对于大顺来说,正是用人之际,来多少秀才、举人都能消化掉。李自成不会嫌人多。
至于赶考路途,大顺的秀才们只需要去本府参加考试就行了,几天的路程而已。
如果是经济好的县,设立了高中,那就只在本地考试都行。考举人也同样,免去了奔波之苦,所以每年考一次也不算负担。顶多到了京城入大学之前再加试一回防止地方作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李自成的明末游戏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李自成的明末游戏泽雨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