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场比赛第六个破发点兼第二盘盘点上,高文表现出色。抓住费德勒的二发施加压力,并且率先上手,从自己的第二拍击球就突然加速打破平衡,压正手打反手。尽管费德勒先以一拍惊艳的正手直线破局,而后又在反手位完成一次精彩的借力打力进一步将角度撕扯开来。但是高文的攻击层层叠叠如同滔滔江水,准确的预判和提前的布局, 成功让高文化解费德勒的反击,最后,一个上步动作,双手反拍将斜线的角度撕扯到极致,又平又快的回头球,直接将费德勒钉在原地。盘分, 扳平!这不仅是费德勒今年在印第安维尔斯丢掉的第一盘,同时也是费德勒此次晋级之旅首次遭遇破发。战火, 点燃!2015年印第安维尔斯的男子单打冠军,即将通过决胜盘决出,高文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冠军的渴望。从盘点的一分回顾整个第二盘就能够看得出来,反手,这依旧是高文的突破点。毕竟,费德勒的正手进攻绝对顶尖。即使是在德尔波特罗、特松加、冈萨雷斯、萨芬等等暴力正手的经典代表面前,也毫不逊色。但是,高文的策略和纳达尔稍稍不同。纳达尔面对费德勒的战术,在整个职业网坛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一来,左手握拍的错位对决;二来,纳达尔的强项和费德勒的弱项正面对抗,这才形成了明显优势。职业生涯初期,纳达尔对阵费德勒的时候, 战术就只有一个,“所有球全部往反手送,哪怕被识破也没有关系”。如此战术, 也就只有纳达尔能够运用, 其他球员的话,轻而易举就会被费德勒反杀。事实上,就连纳达尔自己,伴随着他和费德勒的交手次数越来越多,战术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一招鲜已经不管用;特别是2017年以后,费德勒在柳比契奇的调教下,反手改进明显,就更是如此了。高文选择从费德勒的反手突破,却不是单纯压制反手,而是“压正打反”——也就是在正手形成对峙僵持,再从反手突破。费德勒的正手,其实和高文有些相似之处,犀利、强劲、多变,但是不稳定,经常性容易出现脱拍。当然,这是小概率事件,费德勒正手的强势毋庸置疑,正面对抗也需要承受巨大压力, 否则在出现波动之前, 自己可能就已经招架不住,又或者是费德勒正手直接进攻得分, 那么“压正打反”也就无从说起。另外,即使正手顶住压力,但突击反手的一拍,也需要时机和质量,否则费德勒会好好展示一下反手的威力,让对手明白,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纳达尔一样压制自己的反手,所谓“弱点”到底是怎么回事。从结果来看,高文在第二盘,表现不错,正手经受住了考验。决胜盘。开局阶段,可以隐隐感觉到,费德勒的体力有些波动,正手主动失误明显增多,回合球僵持不起来。第一局,高文的发球局,直落四分保发,这让高文嗅到机会,紧接着就在费德勒的发球局发起冲击。但同时,高文自己也面临体力考验,经过九十分钟的鏖战,精力和体力的消耗都已经来到了临界点。更何况,不要忘记了,高文和德约科维奇在半决赛还展开了一场激战,体力消耗比费德勒更加严重。关键时刻,费德勒依靠发球续命,化解危机,躲过两个破发点,避免了决胜盘一上来就落后的困境。一个转身,费德勒马上在高文的第二个发球局里发动进攻,试图扭转局势,抢占气势之争的制高点。战机的捕捉和局面的控制,四巨头全部都是顶尖之中的顶尖,他们知道应该如何改变胜利的脉络。可惜!费德勒也出现波动,错过一个破发点之后,以一记正手击球失误结束了这一局,再次让高文顺利保发。“2:1”。决胜盘率先发球的高文,暂时保持领先。然后——高文破发了,孜孜不倦的冲击和尝试,终究取得了回报。紧接着,费德勒提升状态,也跟着破发,快速取得回破。你来我往!剑拔弩张!两位球员寸步不让的博弈,在决胜盘达到一个全新高度。“3:2”,互相交换一个发球局,比分保持均势。“4:3”,双双顺利保发,比分继续僵持。转眼!七局过去,两位球员都顺利摆脱体力极点,重新回到正轨,然而,决胜盘的僵持局面依旧没有被打破。率先发球的高文,稍稍占据一点点心理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心理优势。胶着!紧绷!并且,一路延续到了第八局。每一局,乃至于每一分,紧张的氛围都在蔓延,伴随着渐渐靠近赛末,空气里弥漫着硝烟的气息。“啊!”一个十七拍回合球的最后,费德勒以一记网前截击拿下制胜分之后,瑞士天王也激情四射地嘶吼出声。这一分,至关重要。在费德勒的发球局里,“15:30”落后,如果这一分再丢掉,那就是“15:40”,高文即将拿到连续两个破发点。显然,高文也意识到这一点,注意力集中、全面调动,整个回合球的对抗强度直接上升了一个台阶。最后时刻,费德勒还是技高一筹,再次展现自己网前技术的细腻和敏感。伴随着费德勒的握拳嘶吼庆祝,高文也遗憾地摇了摇头,这一分没有能够咬下来,确实是一个遗憾。但是,没有关系,接下来依旧是机会。血液,正在汩汩沸腾。“30:30”。依旧是费德勒的发球。一区。全场屏息凝视,甚至能够听到沙沙作响的风声,千千万万的视线全部凝聚在费德勒和高文的身上。但费德勒完全不为所动,抬头看了高文一眼,整个发球动作一气呵成——外角!时速180公里。居然!是一个减速的一发。此前提到过,印第安维尔斯的场地,相对慢速,介于硬地和红土之间,吞噬力量和球速的现象比较明显。正是因为如此,费德勒往往在关键时刻喜欢提速,将整个拍头速度带起来,压缩对手的反应时间;然而现在,费德勒反常规地选择减速,在关键时刻打破常理,最重要的是,打破高文的心理预期。确实,高文没有预料到。而且,费德勒牺牲速度选择落点,外角发球直接就将高文整个人调动出场地,再次证明——发球,始终是费德勒武器库里不会辜负自己的最重要倚靠。(本章完),泽雨轩 zeyuxu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