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中,孟元老说,都市钱陌,官用七十七,街市通用七十五,鱼肉菜七十二陌,金银七十四,珠珍、雇婢妮、买虫蚁六十八,文字五十六陌,行市各有长短使用。
“惯会饕斋觅主人,身边零钞没分文。谁知撞见真经纪,不遇檀那怎脱身。”见《济颠道济禅师语录》。
“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 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交子”是四川土话,就是票证、票券的意思,字面上有交合之意,也就是“合券取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成为了真正的纸币。
随着交子影响的逐步扩大,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16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认可。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首届发行“官交子”126万贯,准备金率为28%。
交子不但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它起码还是信用货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信用货币的出现,则是人类金融历史的一次革命。这是因为,人类的货币史,从腓尼基人发明钱以后,就一直以真金白银的形式,以本身的价值来支撑交易。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管理货币供应。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之后,金银瞬间供应紧张。而货币信用性的被发掘,则彻底揭开了货币所拥有的财富与债务的双重性,从而揭开了现代金融的大幕。(交子本身毫无价值,它完全可以被看成一张借据,持有人可以据此向发行方提取相应债权。这个就是货币债务理论。)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研究及历史学教授汉学家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说:“11、12、13世纪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中认为:“中国从汉到唐,人均产值均保持在这一水平上。宋代是一个发展的高峰,人均产值增长了1/3。从十四世纪到十一世纪,极有可能又降了下来。假定欧洲和中国西元一世纪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到了宋朝时,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欧洲已大大落后于中国的水平了……一般认为宋朝是一个向纵深发展的时期,而在宋以后的五百年里,主要特征是横向发展。”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的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在《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发表《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的主题演讲时说:“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言:“中国在唐代以前可称为古代社会,自宋代起至现在可说是近代社会。”关于宋朝的近代化或现代化,很多历史学家都有共识,宋朝的商业信贷、冶金煤矿、制造工业以及对外贸易均相当发达,商业化和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拥有财产权的中产阶级和市民阶层渐成气候。(吐槽一句,我发现对大宋,国外学者的评价远远在国内学者之上;而国内学者的评价远远在民间主流之上;而民间主流的评价则远远在各种中二愤愤之上。我不知道是否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至少在对大宋的评价上,充分实现了中国难得体现的多元化问题。光凭这一点,也足够大宋骄傲了!)
谬史氏曰:“大宋骄傲入现代,交子传奇谱篇章。”
喜欢大宋逸史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大宋逸史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