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国重文轻武多年,早前先帝尚还在位时,便曾大兴科举,广纳天下有学之士入朝为官,推崇以文治国的理念。从而削弱地方官员武将实权,间接影响离国军政停滞不前,致使军中老马失蹄,刀剑生锈,士卒战斗力更是一退千里,外表看似强横,实则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苏亦彤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决定与君陌殇合作共建影阁,私设地宫,秘密让前任兵部侍郎左隶与现任兵部侍郎楮墨暗中招兵买马,督促军械锻造,试图在这乱世将到来之时做出挽救。
事实证明,苏亦彤是有先见之明的,而她所做的努力也将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中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而今,陈北两国结盟,以讨伐昏君为由发兵离国,声势之浩大,足可震慑万民。是以,不过一月,陈北两国联军便轻而易举的攻破了离国边境防守,抢占了陌城。
然而,陈北两国野心还远不止于此,在攻占陌城后不久,两国兵马未及整顿便选择继续南下,深入离国腹地,一路狂刀乱舞,见人就砍,入离国便如入无人之境,直奔离国富庶之地。
而纵观离国整个朝堂,多是文官横行,真正能上场杀敌的人实是屈指可数。是以,苏亦彤虽与大臣们在正清殿一夜密谈,可得到的结果无不外乎只有一个。
遂次日一早,天光初初冒头,苏亦彤便接连下旨封君陌殇为征北大将军与摄政王风飞翼各领兵二十万一同前往边城,迎战陈北两国。
然而,在世人眼中,离国出兵之时便已是处于被动,所以,天下百姓心中皆是认为离国临时派遣的四十万兵马在陈北两国联合的百万雄兵面前无不外乎是螳臂挡车,实是徒劳。
因此,茶楼酒肆常有说书先生笑谈,纵是离国有大将军君陌殇与摄政王风飞翼两大战神坐镇边城,但双方实力悬殊,战败不过是早晚之事。
遂一时之间,离国可谓是陷入了两难之境,外有劲敌踏足国土,内有乱臣祸乱朝纲,让本就风雨飘摇的离国愈发水深火热,大有灭国之兆。
正所谓,乱世将至,莽汉争雄。若想安国,需先安民。
是以,苏亦彤虽独坐朝堂,孤掌难鸣,却对各方百姓动静了若指掌,但凡有风吹草动,她定是第一个知晓。
而一有闲暇,她便会扮作翩翩公子模样潜入都城各大茶楼,从那些说书先生或贬或抬的只字片语中猜测出风飞翼与君陌殇的近况,从而布局,以安民心。
彼时,距离苏亦彤从洛邑回都城之日已有两月,时至秋中。边城传回消息,在征北大将军君陌殇与摄政王风飞翼的合力还击之下,陈北两国百万联兵始终被阻在边城之外,再不得前进一步。
这个消息对离国百姓来说,真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是以,在共抗外敌一事上,离国百姓也是愈发热血,竟有少年壮汉百人成团自告奋勇愿赴边城助一臂之力,直言生死无悔,但求保家卫国。
如此算来,应是民心已安。
接下来的几日,边城捷报频传,诸事皆顺,苏亦彤秉着天时地利人和,打铁需趁热的理念,终于把整顿朝纲之事搬上台面,连夜召丞相琉璃入宫,着重商讨此事。
琉璃对苏亦彤不按常理出牌的性子早就习以为常,所以在得知苏亦彤想整顿朝纲的想法之后,倒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惊讶,反倒是一脸镇定的提议苏亦彤,让她从汴州和洛邑粮草无故失踪一事入手。
当初自苏亦彤离开之后,洛邑不过半月,便下起了雨,而这场用百姓血肉堆积起来长达三个月的大旱,终于因这场大雨的到来正式进入了尾声。
云决,云清为此忙了整整一个月,才总算让一片死寂的洛邑城恢复了往日生机,渐渐步入正轨。
一时间,洛邑城内外也如汴州城那般,焕然一新。
还有些早先对苏亦彤这个皇帝存有怨怼的百姓也在这场近乎天恩的施恩中识相的闭上了嘴,继而把所有心思都放到了重整家园这件事上,不再张口便说盲目之言。
不过,洛邑城灾情虽解,苏亦彤心中却仍有戚戚。此次风飞翼为了助她,让她不至于成为万民所指的昏君,可谓是倾尽了摄政王府所有的财力和人力。也正是因为如此,自风飞翼走后,她才总觉心中空空,好似心脏缺失了一角。
事后,影卫按照君陌殇临走之前的吩咐在苏亦彤需要之时把朝中大臣参与贪污赈灾钱粮一事的官员名单送进宫。苏亦彤看过之后,登时大怒,立马下旨命刑部彻查此事。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贪污赈灾钱粮的官员名单才交给刑部彻查,影一便又送来了几份关于朝中官员贪赃枉法,官官相护包庇杀人的罪证。
于是当晚,苏亦彤便下令都城全城戒严,并暗中调派影阁仅有的一千影卫把朝中大臣各家府邸通通都围了起来,严加看查,不许任何人进出。
也是直到这时,朝中一众大臣才终于知晓,这个表面看起来泼皮无赖,行事毫无章法的年轻皇帝早已不是昔年他们眼中那个可任人宰割的无能帝王,是以,大臣们心生悔恨懊恼之际,又不由打心眼里对这个行事不羁的皇帝感到佩服。
苏亦彤自是不知道他们心中当下是作何想法,当然,就算她知道了,也不会把他们的想法当一回事。毕竟,越是好听的话藏的刀便也就越深,她自认还没有傻到因为别人一两句夸赞便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地步,因此,她深深知道,整顿朝纲一事需快刀斩乱麻,且越快越好。
是夜,琉璃匆忙入宫,询问苏亦彤关于朝中大臣各大府邸被围一事,然而,苏亦彤却只淡淡看了他一眼,旋即丢给他一份关于朝中那些大臣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证。然后旁若无人的批阅起了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