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1 / 2)

三月二十八日,圣人应群臣再三请求,提前了几日除服,面见群臣,开始听政事,正式掌大唐权柄。以韦昭度为中书令,孔纬为司空。

四月初一,检校司空孙儒攻破扬州,自称淮南节度使。淮南留后(代理节度使、观察使)杨行密逃奔庐州。

四月初三,圣人李晔追谥圣母(生身母亲)惠安太后曰恭献。

李晔性喜攻书,好文,尤其推崇儒术,又身姿健硕,气质雄俊,有武宗(李晔伯祖父,一位雄健有为的君王)的风度。因为兄长僖宗朝时朝纲不振,国力大衰,国命微渐。李晔意欲改弦更张,即位初,礼贤下士,详寻贤言大道,以求兴国振邦,意在恢张旧业,号令天下。

这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名声,朝堂内外皆盛赞皇帝是贤明之君,国家振兴有望。

朝堂之上,群臣一改此前颓靡沮丧之气,都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可这群龙之首,韦昭度却神色恹恹,垂头丧气的。下了朝,孔纬不由悄悄问道:“新帝谦逊孔武,韦相何以不悦?”

韦昭度抬眸深深睇了他一眼,不客气道:“老弟近来可要多洗洗眼,多漱漱口!”

孔纬听他恶声恶气,心内不悦。但也反应过来自己这样问得着实不当,若是被有心人听取,简直就是大祸。嘿嘿讪笑两声,自讨没趣地走开了。

从太极宫出来,韦昭度前门回了府,却只是换了件暗色半旧袍衫,又从侧门出来了,坐上一辆十分朴素的牛车,缓缓出了城门。

韦昭度,乃京兆韦氏人。京兆韦氏虽比不得五姓七宗(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但也冠冕累世,光在唐朝就已出了十多位宰相。

韦昭度之前的一位韦家宰相,便是他的族叔韦保衡。韦保衡尚懿宗同昌公主,同昌公主有宠,韦保衡亦被懿宗爱护有加,累年高升,以中书舍人平章事拜相,封侯食邑两千多户。但韦保衡心眼小,仗着皇帝宠信,对不喜欢的人必加排斥,树敌不少。

同昌公主薨,虽不是韦保衡的过错,但圣人和郭淑妃心中都怨他没有好好护着公主,使公主有疾,竟一病而殁。韦家渐渐式微,又因叔父有宠时,得罪的人不少,落井下石者众多,被政敌挖掘出了许多阴事,以致接连被贬最后竟被赐死。

韦昭度父亲、祖父都无意仕途,但他自小有大志,想做一番大事业。所以常跟着叔父进出,见识各色人事。又因叔父尚同昌公主,郭淑妃(后来的淑太妃)宠爱公主,经常到韦家来看视,所以他也识得郭淑妃。韦昭度年少,机敏能辩,又善察言观色,不仅韦保衡,就是郭淑妃和公主都很喜欢他,经常带他一起宴饮、游猎。

叔父有难,韦昭度心急如焚。只是当时他初登进士,人微言轻,难以扭转朝堂评议。他苦求郭淑妃相助,但被郭淑妃拒绝了。最后,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叔父含恨而死,至今仍为平生憾事,心中对郭淑妃不能说没有怨。

但,他能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这中间又少不了郭淑妃的扶助。

这些年,他是她朝堂的眼睛,是她得力的助手。而她是他宫内的眼线,是重要的伙伴。

不过,现在,什么都不是了。

前些日子,淑太妃吞金而薨,柳嬷嬷悬了梁。这件事在太极宫没有掀起一丝风波,毕竟僖宗的皇子公主们尚且无人关注,谁又还记得懿宗这个年迈的妃子?

李晔恨她宁死也不愿将钱财交出来,只当不知,随杨恭复处理。杨恭复逮捕了淑景殿所有的侍者,软硬兼施了一番,却一点儿消息也没问出,自然怨恨淑太妃和柳嬷嬷,哪里愿意给她们治丧?着人拿两张破席子一卷,扔去了乱葬岗。

还是淑太妃自个儿料事于先,提前做了安排,让韦昭度提前叫人候着,等太监离开,将她们重新拾掇,与同昌公主同葬城外青碧山。

至今,下葬已有数日,但韦昭度却不敢前去祭奠。只等今日,叔父冥寿,这才敢堂而皇之来青碧山。

最新小说: 搬空侯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与闺穿 云烟红妆 妖孽王爷盛宠之萌妃闹翻天 妻主请饶命 天子诏 新婚夜,我求陛下赐避子汤 乱世红颜之云萝传 将门嫡娇娘 吾妻体弱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