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春风拂面而过,张阳将思绪收了回来,李泰的侍卫已经泡好了茶水。
张阳举着茶碗道:“有件事我在意许久了,朝中过问长乐公主的婚事,是不是也过了魏王的婚事。”
闻言,李泰的神态也有些扭捏,他拿出一副不在意的态度,又不愿意离开。
魏征喝下一口茶水,“朝中倒是有说起这件事,只不过你们骊山的规矩,男女当真都要二十岁才能嫁娶。”
张阳重重点头,“这是我们骊山的规矩,往后这个规矩还会一直在。”
魏征颔首没讲话。
骊山的孩子要健壮,要聪明,要更有活力。
坐在一旁的上官仪终于开口道:“郑公有所不知,县侯与公主殿下立下这个规矩已经有四年了,这四年间我们骊山有新出生的孩子十五个,而且少有难产,也没有早夭,孩子们都很健壮。”
魏征低声道:“健壮的生父母,孩子自然也是健壮的。”
上官仪又道:“但不足二十岁的女子所产孩子,往往都没有顺利,太府寺除了要照看田亩耕种事宜,也对照了各地的人口,十六岁以下的女子生产,早夭难产甚多,西域与突厥人更是野蛮。”
“下官以为不论男女二十岁再谈嫁娶才是我大唐素养的体现,有些……”
话语说到这里,上官仪又住口不言,在这个时代与人辩驳纲常之事是很愚蠢的,因为你根本打不破这种陋习。
就像是你在皇帝面前谈自由与平等,是一个很愚蠢的主意。
这些年上官仪的感受很多,他的变化也很多,是最适应骊山新制度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地方上践行骊山价值的人。
骊山的价值与主观与很多地方都不同。
魏征笑道:“好了,老夫此次来骊山是与张阳来谈西域人的教化之策。”
张阳拱手道:“郑公请讲。”
看这小子的态度还不错,魏征沉声道:“此事朝中也有顾虑,用圣贤书籍教化西域人是否合适,更不要说回鹘人,一旦他们生了动乱,一切都会前功尽弃。”
朝中办事也是有成本了,虽说现在的天可汗终于不像是当年这么穷,也是因为有了些家底。
虽说现在度支郎的事情一直到了房玄龄手中,可朝中拮据用钱的情况依旧没有解决,马上就要又一年的科举,现在长安城还在忙忙碌碌地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我岳父是李世民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我岳父是李世民泽雨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