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时分,望远镜内,一支长长的旗杆伸出了地平线,旗帜风中舒卷,上面的“轩”字,隐约可见。山西城在望了。经过实地勘察,阿尔诺等发现,不论地理还是防务,山西都迥异于丹凤。红河从山西城北流过,河堤距北门不过数里,且其间的地势,十分平坦,雨季之时,河水上涨,河面变宽,小吨位的炮艇,可以逼近河堤,如果是中国人的那种奇葩的“小艇驮大炮”对了,叫什么“海晏”、“河清”的那么,九英寸口径的巨炮,足以将炮弹送到城门之前、甚至城楼之上。当然,对于准头什么的,就不能要求太高了。炮艇,“西贡—升龙”分舰队是有的,不过,上面的火炮的口径,最大者亦不超过一百四十毫米,亦即五英寸上下的样子,即便抵近河堤,也没法子直接轰击山西城。再者说了,目下,到底还没到真正的雨季,炮艇吨位虽小,也很难“逼近河堤”一不小心就搁浅了。城东的地形,同样平坦,升龙至山西的大道,直抵山西城东城门之下,然后,穿城而过。城西的地形,虽未亲睹,但据“春水社”的教民说,同城东大致仿佛。因此,山西城东、城西两个方向,皆可谓“无险可据”;北向,虽然有一条红河带城,可是,如果敌人水师强大,这个“险”,是己方的还是敌方的,就说不好了。而法军,正正是“水师强大”。在地理上,山西唯一可恃者,是城南方向。山西城南一带,是伞圆山北麓的延伸,地理上最大的特点,不是高低起伏、植被茂密,而是水网密布这一带,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以及不知深浅的沼泽,基本上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路”可走的。这种地形,大部队是根本无法展开的,炮兵、骑兵就更加没戏唱了。山西防务的重点,很明显的摆在了城北、城东两个方向都是一水儿的中**队;而城南,摆的是一水儿的越南军队。至于城西,虽未知底细,但想来不会是山西防务之重点,城西的地形,虽然易攻难守,可是,法军如果进攻城西,必须自城北的中**队的阵地前绕过去干吗呀?给你们当靶子吗?既有以上之种种情形,无需进行过多的讨论,法军进攻的重点,理所当然的摆在了城北、城东两个方向。阿尔诺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山西城东北方向的天禄村这个位置,可以同时照应城北、城东两个方向的进攻,最为适宜。另外,天禄村村口,有一座全砖石结构的“白马将军”庙,拿来做指挥部,正正合适不过。对中**队阵地的进一步侦查,却叫阿尔诺不由心生疑惑了。因为“无险可据”,防御工事之重要性,便尤其突出,可是,中**队的工事,怎么如此的……简陋?中**队的工事,横向、纵向的距离,都不算短,而且,一条又一条,纵横交错的,将法军的进攻线路,封的严严实实的,粗粗一看,确实如丹凤的“春水社”教民说的,“气象森严”。可是,细细一看,就不对劲儿了。所有的胸墙,皆由两、三层的沙袋垒就,这个,坚固不坚固的且不去说他,关键是太矮了呀!胸墙、胸墙,您好歹得到胸口的高度呀!两、三层的沙袋士兵即便是半跪着,头、胸、腹等要害部位,也是曝露于外的;站着,那就更加不必说了!这个高度的“胸墙”,如欲对士兵形成保护,“胸墙”后的人,得整个儿的趴在地上才成。如是,还怎么射击呢?强调一下:彼时,虽然已经开始进入后膛枪时代了譬如法军,已经开始全员换装“夏赛波”步枪了可是,射击姿势依旧停留在前膛枪时代,法军操典之中,关于射击姿势,站姿之外,只有半跪,根本就没有“卧姿射击”一说。有的“胸墙”之后,似乎掘有壕沟,这些壕沟,未知深浅,不过,再深,也是有限的吧?壕沟的存在,似乎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射击姿势的问题,可是,这个射击姿势,无论你怎么摆,到底还是别扭的;这个射击效率,较之正经的胸墙,到底还是要低得多呀!城头山的中**队的阵地,是有“正经胸墙”的,到了山西这儿,咋就变成了介个模样了涅?何况,城头山一役,中国人居高临下,到底还算占了“地利”;山西这儿,城北也好、城东也好,都是平崭崭的,“无险可据”,中国人的工事,反倒更加“从简”了?这不是太奇怪些了吗?本来,因为“无险可据”,早年的时候,越南人在山西城北的浮沙村,修了一座半西式的要塞,这座“浮沙要塞”,年深月久,维护不善,已经处在一种半倾圮的状态中,不过,紧急维修、加固一番,总还是能用的,可是,中国人非但不加利用,还将之变成了一堆瓦砾就像炸毁丹凤防御工事一样,炸毁了浮沙要塞。这个路数,看不懂啊!路数古怪的阵地之后,就是山西城了。因为山西城的东、北、西三个方向,皆“无险可据”,又不比北宁那般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因此,作为连接红河中、上游的战略要地,山西就得在城池本身的构筑、防务上,特别的下些功夫了山西城的坚固程度,超过了北宁城,在整个北圻地区,仅次于升龙城。山西城有内、外两圈城墙,内城墙为砖石结构,高达五米;外城墙则是土质的,较之内城墙,大约要低个一米左右的样子。不论内城墙、外城墙,接近城墙顶部的地方,都插满了向外的竹签据马,以阻止敌军攀城这也是越南城池防御之通例。城墙之外,环绕着宽二十米左右、深三米上下的护城河。中国的护城河上的桥梁,都是吊桥,而山西城的护城河上的桥梁,则是固定的石拱桥,曰“象道”顾名思义,这个石拱桥,真的是给大象走的:“象兵”是越南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吊桥无法承受大象的体重,乃有“象道”之设。不过,“象道”的宽度有限,只能单向通过一只大象;同时,“象道”的坡度,在设计的时候,就被刻意的提高了限制宽度、提高坡度,可以增加过桥的难度,以保证城池的安全。另外,城门并不正对“象道”,走过“象道”,若不及时驻足或拐弯,就会撞上城墙左转,沿护城河沿儿走上十几米,才是城门。还有,正对桥梁的城墙上,居高临下的,是一个箭楼。这些措施,都增加了守军对桥面的控制力,加大了敌军攻城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城池的安全系数。当然,以上种种措施,于城池之攻守,只在冷兵器时代,方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现在,早就是热兵器时代啦,若城外阵地失守,什么土墙石墙,什么竹签据马,什么象道箭楼,便统统不存在实质性的意义了,山西城的失守,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唯一可虑者,是城北的一座高达十八米的西式塔楼,这座名曰“摘星塔”的漂亮塔楼,既是山西城的标志性建筑,更是防务上的极重要的了望、侦察设施城外地势平坦,登上“摘星塔”,举目望去,敌军之调动、部署,便一览无余了。整个山西城,最早出现在法国人的视野里的景物那支高高飘扬的“轩”字旗,就是插在这座“摘星塔”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