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这个画家,一辈子画了很多隐居图,这一幅我姑且叫它春山临湖图吧。王蒙这辈子,始终在出仕和隐居之间斗争,这幅画,也能体现这种心理。湖光山色,隐居自然是很好,但是这大好春光,独自无所事事悠闲而过,似乎又很可惜!”“根据我掌握的史料,他一直在隐居和出仕之中纠结。从画的气息其实也能看出来。他的画,与元四家其他三家相比,显得不够超脱,不够平静,这幅画当中,也能看出一些不安的情绪!”“落款和不落款,其实也暗暗对应出仕和隐居的意思。但是他最终用这个方式落款,说明他在压制出仕的心理,但其实很痛苦。这幅画,肯定是他隐居期间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画的。王蒙出现这样的一幅如此落款的作品,不是偶然。”“不过,正是因为他不能完全超脱,所以他在山水的技法上更为用力,技法的高明和多样化,也是其他三家所不能比的。”反正两人也是闲逛,唐易干脆深入剖析了一下。艺术类的东西都是有些相通的,林娉婷对古玩的兴趣没那么大,但是对绘画还是有感觉的,所以听了也不是很乏味。王蒙这个画家,生得好,好出身,有赵孟頫这样的姥爷,管道升这样的姥姥,日子肯定是不错的。王蒙的父亲王国器,也是个收藏家、书法家。生得好,死得却不怎么样。他生于仕宦之家,却也死在仕途,死在朱元璋手里。王蒙算是元末的人物。赵孟頫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以大宋赵姓后裔的身份在元朝当过官儿,曾被不少汉人骂过,毕竟是对着异族奴颜婢膝。不过骂归骂,不影响赵孟頫过好日子。这种出身,使得王蒙骨子里就有仕途情结。他确实也当过官儿。不过,后来受到同是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倪云林的影响,弃官隐居了。他隐居在浙省的黄鹤山,而且是带着老婆孩子隐居。不缺钱才能这样隐居,不然一家子人啥都不干,光吃饭就成问题。这一隐居,就是二十余年。这一段隐居生活,应该说给他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他的绘画水平,在这一阶段长得很快。倪瓒曾经在他这一时期的一幅画作上写到: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这句话本来就很夸张,又是出自倪瓒之口。倪瓒这个人很怪,轻易是不夸人的,而且绝不是因为朋友才夸你,他看好了才夸你。可见水平之高。王蒙本来就是受到倪瓒影响才弃官的。倪瓒的确是个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人。据说当时农民起义军“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派人送钱给他,让他作画,倪瓒居然怒了,让来人拿着钱滚蛋。后来,张士信在湖上遇到了倪瓒,倪瓒竟然又是开口就骂。张士信的手下就把倪瓒摁住了,张士信本来要杀他,幸亏有人求情。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张士信当面让人抽了倪瓒几十鞭子。倪瓒咬牙一声不吭。后来有人问他:你怎么能忍得住啊?倪瓒说:我宁可疼死,也不能开口,一开口和张士信说话,我就变俗了!也就是这么一个人,才能影响王蒙,让他骨子里的仕途之念暂时败给了隐居的决定。刚才说到张士诚,这个人其实很想拉拢江南的文人,拉拢倪瓒拉拢不了,便又看准了王蒙。王蒙没有倪瓒那种风骨,本来已经隐居二十余年的他,终于动摇了。去张士诚手底下当了一段时间的官。后来因为战乱,他不得不又隐居了。再后来,朱元璋得了天下,六十多岁的他,终于又出山了,干的是泰安知府。这时候,天下大定,王蒙的才华又是公认的,所以顺风顺水。但是好景不长,洪武十三年,王蒙被抓下狱,死在了狱中,结局很惨。为什么被抓呢,因为曾经到丞相府里看过画!乍一听有点儿扯淡,不过这可是朱元璋的洪武朝,这个丞相就是胡惟庸。朱元璋当年搜捕胡惟庸党羽,那动静太大了,牵连的人太多了!比王蒙更扯淡的理由都有的是。看看王蒙这一辈子,始终在出仕和隐居之间摇摆,反反复复。实际上,他的骨子里,从来没有放弃过当官的念头,只不过有的时期,隐居的念头暂时压制住了当官的念头而已。这幅画上,在洞口隐秘地落款“王蒙”,或许是他一时兴起,但不得不说,这个落款,就好似他当官的念头,有时候藏起来了,但却一直未曾消失。倪瓒在王蒙出仕之后,还曾写过一首诗规劝过他:野饭画羹何处无,不将身作系官奴。陶朱范蠡逃名姓,那似烟波一钓徒。倪瓒看得很明白,王蒙也不是不听劝,只是是压抑不住骨子里的仕途执念。“这么一个隐秘的落款,你居然能说那么多!”林娉婷听完之后,忍不住叹道。“古玩的印证,是多方面的。”唐易笑笑,“不过,不管王蒙的官瘾大不大,他的画,艺术成就那是很高的,在市场上也一直很受追捧!这个漏儿,的确是不小!”五年前,王蒙的《稚川移居图》出现在燕京的一个春拍夜场,开槌的起拍价是多少呢?一亿一千万!这只是起拍价。最后轮番竞价,结果加上佣金,最后成交价达到四亿冒头。截止到当年,综合所有的艺术品拍卖,过四亿的华夏古代字画,只有两件,一件是这幅王蒙的《稚川移居图》,而另一幅比这幅高,四亿三千多万,是大名鼎鼎的黄庭坚的《砥柱铭》。林娉婷居然接着总结了一下:“我发现了,这个捡漏啊,少一个环节都不行。要不是王蒙当年这么隐秘地落款,要不是后来清末有人重新装裱,那未必就出现在这家小店!你正好到了港岛,正好来逛古玩街,要是一不留神,没看到这家小店,那就见不着了!见了这幅画,你还得有本事认出来,而且还得老板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