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宫的后苑之中,孩童的学话声和女子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周逍站在庭院的中间,两手背在身后,学着大人的模样,奶声奶气的念道:“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杨玉环瞧着喜悦不已,拍手笑道:“逍儿真是聪慧,周二郎的这首诗,只是听了几遍,就能背了出来。”
尹玉宠溺的看着周逍,说道:“这孩子打小,就与其他孩童不一样。”
杨玉环向周逍招了招手,待后者走过来,一把将其抱在怀中,对尹玉说道:“逍儿长大之后,必成大器。”
尹玉勉强笑道:“我只盼他平平安安就好。”
杨玉环见尹玉面有愁容,呼来宫婢,让周逍去别处玩闹。
待周逍走远,杨玉环向尹玉问道:“怎么?还是不放心?”
尹玉说话之间,带了几分哭腔:“二郎离开长安,已经快要过去了三年。他先是与吐蕃人打仗,接着又和大食人打仗,如今还要置身险地,去往敌国谈和。其中种种,无论哪一件挑出来,都是凶险万分……”
杨玉环摇了摇头,轻声道:“我和陛下几次提了这事,三郎对我说,遍观朝野,周钧是他为数不多能够信任的人。大碛商路还有安西的那些事情,交给其他人做,实在是无法放心。”
尹玉提高了音量:“我与二郎才成婚数月,父皇就把他派到边疆。逍儿从出生起,连父亲的长相都不记得……我知晓父皇深信二郎,但我是他的女儿,逍儿是他的外孙,父皇难道就不能多顾及一些我和逍儿吗?”
说到最后,尹玉情难自己,泣不成声。
杨玉环伸出胳膊,轻轻拍了拍后者的背,说道:“我有心帮你说话,但是陛下近些日子身体欠佳,不愿打理朝政,更不愿听到烦心之事,倘若说的多了,他还会责怪言者。”
尹玉:“难道二郎就这样一辈子留在安西吗?”
杨玉环:“周二郎当下正在出使大食,等那里的事情告一段落,我再帮你向陛下说情。”
尹玉无奈,只能点头。
就在这时,门外有内侍唱告:“陛下回宫!”
杨玉环一愣,向内侍问道:“陛下不是刚刚出门,去了梨园吗?”
内侍:“回娘娘的话,听说御辇刚刚行至景风门,就遇到秘书监的任少监当街拦驾,只说是有要事禀告。”
杨玉环:“任少监?”
内侍:“就是那位写下『岿然立道中,正气满乾坤』的任粲。”
杨玉环对这个任粲有些印象,后者似乎是一位固执己见、执而不化的史官。
内侍:“陛下见到任少监,也不知道后者说了什么,就决定摆驾回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