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赵顼这一道密令,张斐并不觉太意外。
他在给赵顼的信中,并未有去过分去强调那精兵战略,因为就北宋的地理环境而言,确实需要更多的驻守军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张斐在信中是强调皇家警察。
这套路依旧,与其去整顿军政,费劲心思,将这摊浑水去肃清,就还不如另起炉灶,这个炉灶就是警署。
赵顼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之前做法,是警署从禁军招多少人,就转移多少财政过去。
若是直接裁军,就可给予警署更多的财政。
另外,张斐还将苏辙的建议,告知赵顼,而这也符合赵顼与张斐的计划,那真正税务司就是潜伏在暗中的。
这个间谍计划,也是得到赵顼的极大认可。
当然,苏辙对此是一无所知啊!
而张斐也不打算告诉他。
“不知张庭长考虑的怎么样?”苏辙来了之后,语气平淡地问道。
张斐稍稍审视他一眼,“冒昧问一句,苏小先生似乎也不是很着急。”
苏辙如实道:“说到底这也只是一个小案,将心比心,如果陈光是先到你们皇庭,张庭长来找我说,我也会慎重考虑的。”
这就是他与苏轼最大的不同,他更懂得去妥协。
张斐点点头,又道:“那如果我不答应了?”
苏辙也未露出一丝失望,仿佛是在预计之中,“那我们也得想个办法,为陈光讨回公道,如果我们检察院毫无作为,就算我们掩耳盗铃,那也会贻人口实,那些对公检法充满敌视的人,定会就此制造舆论。”
“苏检察长言之有理。”
张斐点点头,“光凭这一点,我们也必须要受理这场官司,争取为陈光讨回公道来。”
苏辙诧异道:“张庭长答应那么干?”
“不!”
张斐摇摇头道:“我只是答应为陈光讨回公道,而并非是答应苏小先生的整个计划。之前绥州一案,已经显得我们咄咄逼人,不少官员对此是感到非常不满,认为朝廷有偏袒我们。
如果再制造这么大的风波,只怕真的会引起众怒,无法收场,而且裁军会影响到诸多边州,我们却只管河中府,许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掌控的。”
苏辙点点头,心里也认同张斐的担忧,但问题是这不是一个个例,这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一旦为陈光讨回公道,那引来不少人,于是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张斐道:“首先,我还是希望苏小先生与他们商量一下,看看能否和解?尽量低调处理。
其次,如果闹上公堂,也仅限于为陈光讨回公道,不要去深究,我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官员认为我们会要清算旧账,如此一来,可就没有余地周旋,可能会逼得他们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