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脚踏式缝纫机比手摇式缝纫机更为先进——手摇式基本上最多做到女工手工缝针效率的五倍左右,没法加更快了,而脚踏式做得好,起码能比手工缝针快八到十倍甚至更快。
但是,李素看过黄月英当初发明出来的东西后,却选择了推广手摇式——主要是黄月英做出来的脚踏式,跟他印象里见过的差距很大,效率和稳定性也不太好。
这一点,80后人应该会比较容易理解——后世80后的朋友,应该小时候都见过家里有脚踏式缝纫机,老一辈的会称为“洋车”,那东西驱动缝纫转轮的动力,是靠一块往复运动的脚踩踏板来提供的。
说白了,这种做法需要一个“变往复运动为圆周运动”的机构,比如曲轴。而且需要一定的经验,最初几圈要停在一个比较适合发力的位置,才能比较容易踩动。
有些时候缝针停留的位置不好时,老一辈的家长踩缝纫机之前,还要手动摇一下台面上的轮子,给一个初速度惯性。
但是,李素搞工业八年多,至今其实一直没有在“变往复运动为圆周运动”的曲轴上,下多少工夫,做出来的曲轴精度和效率都不太行。
这也是因为李素不需要蒸汽机,也就不用精密曲轴——精密曲轴的诞生,最初就是为了把蒸汽机往复的活塞运动变成飞轮的圆周运动,而大部分做功环节需要的是圆周做功,这玩意儿在蒸汽机革命时才不得不造。
但水车做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圆周运动带圆周运动,不存在圆周变往复、往复变圆周的麻烦事儿。所以曲轴精度和减租不够好,也就不奇怪了。
哪怕之前水车锻锤要用到“锤头往复运动”,那也不是靠曲轴做到的。
而是靠齿链和舵轮,控制锤柄的那个抬升舵轮转到一定角度后,卡不住锤柄了,导致锤柄自然翘起、锤头自然下落,整个过程其实是靠重力势能蓄能-自由落体两个环节完成做功的。
这样的工业基础下,黄月英一开始造出来的脚踏式缝纫机,也就不是李素想象中、前世小时候看到的一块踏板往复踩的,而是类似于自行车一样两块踏板圆周踩,才能通过皮带轮传动到缝纫轮上。
整架缝纫机的下半部分,反而像是一个健身用的固定式动感单车,工作的时候女工下半身会随着踩轮子左右摇晃,上半身干活拉布也就非常不稳,还容易被扎到手,所以李素就吩咐先别推广这种缝纫机,宁可用手摇的。
哪一年等解决了缝纫女工脚踩时上身跟着摇晃的问题,哪一年才能推广脚踏式。
这就得等诸葛亮闲下来之后,好好跟他老婆梳理一下,集中攻克曲轴精度和减阻的问题了。
但不管怎么说,暂时量产了结构最可靠最稳定的手摇式缝纫机后,哪怕效率提升倍数没那么夸张,但至少也是五倍速的提高。
原先一个女工工作十四个时辰可以裁缝一套军装,现在只要三个时辰。哪怕不熬夜加班,只在白天干活,一天也至少能做两件衣服。如果是夏天日照长,然后天一亮就干活,还能多干半件。
当然,做衣服速度的提升,不只有缝制环节的加速,裁剪环节也能提升。
李素本来觉得这个环节总耗时不多,也没刻意去安排任务。不过黄月英在自己鼓捣的时候,因为受到为雒阳新区营建而搞的“水力圆锯切割木材”启发,也想搞一个水力驱动裁衣服的。
但很快发现,布匹比木头软太多,在锯齿圆片面前很容易变形,所以反而无法切割。最后折腾了一番,改成两根粗糙钢丝反向对着拉,就可以起到剪刀的作用。
虽然雏形机器剪的速度不快,但好在可以一次性裁切很厚地一叠布料。这样一方面能节约在每一层布料上画线确认裁剪轨迹的麻烦,还能确保同一批布裁出来个个零部件尺寸都一致。
所以,尽管这个机器在初期阶段没提升多少生产速度,但至少让成品的次品率降低了一些,同一批尺寸的军服形状也都一样。对于民用家庭小规模做衣服没有帮助,但对于部队大规模量产军服、制服还是挺不错的。
这些措施都用上之后,才有了李素今天视察时看到的军容整肃状态,十几万人穿的衣服除了大中小几个规格不同外,其他版型衣型都是一样的,看上去就很整齐威武。
这种场景,后世李素看古装片的时候,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那是因为他后世看到的拍电影电视的场景,服装道具都是工业化大规模标准生产的,所以他习惯了“小兵的衣服都一个样”。
但实际上,自从穿越后至今这十几年,李素也算久经战阵,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部队,实际上他压根儿就没见过军服规格高度统一的部队。
哪怕几万精锐大军往那儿一站,看起来都是七零八落的,军纪再严明的部队也一样,头盔铠甲也都是大小形状略有不同,这是手工业加工的必然缺陷。
现在经过这个新技术的整顿,总算是做到了让小兵军服规格严格统一的场景。
后世神剧片场轻易实现的基本操作,李素却花了多年才看到。
军容整齐的背后,至少还节约了数万农妇半年的劳作时间。这些节约下来的劳力,对于李素增加对南阳本地徭役的征发,也是一种补充,至少先减轻了百姓的其他负担,百姓被征时的怨言也就没那么猛烈。
……
视察完部队的军容之后,李素对高顺的工作大加赞赏,好生勉励了一番,还直白地跟高顺交底:在正面战场负责杀敌,固然是大功一件。
但是在后方稳固中路防线,同时让部队可以源源不断形成战斗力,这功劳也不比厮杀夺城小多少。关键是高顺这边的工作能够总结形成经验、推广,那就是功德一件。
未来就算不在地方上当防御使了,也好回朝廷到兵部任职,同时兼具文官武官的前途。
高顺对于司空的鼓励自然是感恩戴德,表示一定继续努力,绝不会因为这几年没有上战场就懈怠。
随后,他就安排车马,护送李素去博望县,视察运河工地的工作开展。
——
PS:过渡种田章节,流水账过一下,推进一下时间线。明天进入新一阶段的收割。
喜欢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