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真在十月底和十一月初,杀了好几个本来就手脚不太干净的中层和基层新进税务官员。
罪名既包括上下其手收受好处帮民间商人偷税漏税,也包括泄密沦陷区认购者身份,一般都是两种罪状都犯了。
最近这两三年,朝廷的税务工作官僚团队膨胀本来就极为迅速。施行工商税之后,刘巴的税务系统每年要多配数千人级别的官员和税吏。
科举的明算科更是年年满额录取、一有中举的立刻实际给官给吏,这样的队伍膨胀速度,泥沙俱下确实是免不了。
这次也是乱世用重典,直接把最过分的杀了一小撮以为儆诫,那些人也不好说什么——
往年如果只是因为协助偷税、捞点钱就斩首,还会有人心不服,觉得惩处重了,因为汉末之前也确实很少有贪钱就直接杀了的,毕竟吏治和财政已经崩坏到这种程度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但这一次,因为泄密有可能害了别人性命,让远人不敢来归,那罪名就大了。朝廷把罪官明正典刑之余,把罪状和危害说清楚,就博取了其余没死的人理解。
免得他们兔死狐悲人人自危,既起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还稳固了团队的过渡。
这么一折腾,民间富商们对于“章武四年的战争债券肯定会不够买,会被新光复区和沦陷区的有钱人一起抢着买”的认知,也就更坚定了。
毕竟糜竺那一刀砍完之后,剩下的部分已经比去年的总额还低了,摆明了手快有手慢无,这还不抢?
至于你问除了糜竺之外,具体还有哪些人在抢……这是奸商配问的么?没见哪些想打听消息的、敢泄漏消息的,都被名正言顺当成“曹操的细作”斩了!
毕竟,犯了法的税务官都杀了这么些,那些跟他们勾结的奸商,也不可能完全不死。那些“刺探行情内幕信息”,想搞“债券内幕交易”影响决策的,可不该被杀么。
从官到商,对于三部联合执法都是不得不心服口服。
刘巴再次精准操盘,重新制造出了绝对的稀缺。于是乎一百五十亿钱的“战争国债”,再次在十一月底之前完全售罄。
朝廷也及时信守诺言,说了今年只卖一百五十亿就真的只卖一百五十亿。
刘巴果断踩了刹车,一点都不多卖,还把财部的数据上报丞相,由李素过目点头之后,明发天下,给各个州都公示这一百五十亿的分配、今年每个州分别卖出去多少。
这些数据都是真的,也就不怕民间对账。如果富商们有怀疑朝廷给各州的账和总账有阴阳,他们可以趁着经商的机会到各州都看当地公示的数据,看看有没有出入。
最后发现所有数据都是真的,朝廷的信用自然愈发稳固了,大家都知道朝廷是真的说印多少就印多少,说不超发就不超发。
……
刘巴足额卖完了配额的国债额度,还这样公然宣扬以取信于民,产生的影响可谓深远。
不仅是刘备治下各州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关键是曹操也不是吃干饭闲着的,曹操同样有派出大批的细作在刘备阵营辖区渗透,曹操那边很快也知道了刘备的新举措和新收获。
曹操当然是如坐针毡,很清楚自己治下是如何横征暴敛的,这事儿没法改。毕竟曹操的生产力科技比刘备落后太多,他只能指望屯田制的高征收比例来维持财政。
否则曹操靠着只有刘备一半略多的人口,如何在民用生产力科技有代差的情况下,维持刘备一半数量的战斗部队?
现在听说刘备已经能吸引得关东一小撮富商因为担心战火波及、开始转移动产两边下注,曹操哪能不害怕?
偏偏刘备还对认购人保密,曹操一时间不好甄别。如果乱搞清洗,那注定会伤及无辜。虽然也能暂时敛财,可那效果显然就跟董卓暴政差不多了,不可持久。
相信假以时日,曹操能稳定剥削的,就只有农民阶级了,因为商人多半识点字,消息也灵通。
如果曹操清算这种事情,甚至搞冤狱,弄宁枉勿纵,只会把工商业者进一步逼到刘备那边。
到最后,曹操这边就会沦落为一个纯农业社会,只剩农民不识字也不知道远方的消息,可以被稳定剥削,工商都会彻底崩溃。
但是,就算知道这个结果,曹操有得选择么?
就在这个当口,邺城的最后破城时刻也即将到来了,曹操不得不在考虑如何处置邺城里那个烂摊子时,把刘备对工商业阶级的吸引力因素考虑进去。
喜欢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