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古代言情 > 同为沦落人 > 第四节 尹府家人

第四节 尹府家人(1 / 1)

户部三库银库郎中苏广图的父母原是尹府打理花草的园林工,苏广图是家生子。他幼时生得俊俏聪明,还勤奋读书,文章诗词写得极好,小小年纪处世圆滑,因年龄与尹颂相近,老夫人便让他陪尹颂读书。 尹府内就那么几个年龄相仿的男孩,尹颂与苏广图自小一起玩耍长大,他从没把与苏广图的主仆关系划得那么清,他更愿意以好友相待。 尹府自家有私塾,尹颂到了上私塾的年龄,尹老夫人认为私塾有其他府上的子弟来同读,无需苏广图陪读了。苏广图听后很伤心,他喜欢读书,原本可以蹭少爷的福读到许多好书,将来也许有望考试做官,跳出奴门,可如今不叫他陪读了,自己父母又没钱供他上私塾,他只能叹气抱怨老天不公,自己终究是循环祖辈父辈的命运在尹府为奴为仆。 尹颂见他如此好读书,便去说服了老夫人,让苏广图继续陪同他上私塾读书。 聚在尹府私塾读书的子弟都家世显赫,只有苏广图是奴仆之子,连教书先生都不搭理他,把他冷落在教室角落。这让苏广图内心妒羡这些贵族子弟。 但哀叹命运和妒羡富贵无用,只有超赶他们才能平衡内心。也正因为出身不如人,苏广图比那些富贵子弟多下几倍苦功读书。一两年下来,他在诗词文章等各方面学问都在那群贵族子弟之上,更是把沉浸于富贵生活中的尹颂远远甩在后头。 但努力读好书似乎没能把命运交换。 几年后,尹颂直接袭职当官,荣华富贵依旧。苏广图则参加科考和乡试,喜中举人,而后被分派到广东福建交界处一个叫漳县的偏远小地方任知县。 尹颂虽资质平庸,五品官职也是依仗祖上功绩袭职而来,叫同僚瞧不起、不他给实权,但他不为这些有愧色或与人争杠。他习惯了世代享受皇恩荣宠,习惯了家族仕途顺畅。他认为只要本着不多事不揽事,小心翼翼耕耘自己一亩三分地,谨记忠君爱国,做人低调中庸、不妄求大作为,就能平平安安守住祖上传下的家业,家族富贵就能延绵不衰…… 所以,在同僚和友人眼里,尹颂是一个在朝堂上万般顺从皇帝和同僚、万事跟随大局,从不主动提个人论见,也从不提反对意见的庸碌臣工。 苏广图则不满足现状,他考上举人后,也算走到了富贵的路口。但心中不甘,他比尹颂多下十倍苦功,饱读诗书,满腹治国经论,却被分派到一个偏远山区做个小知县。而尹颂就因躺在祖业上出生,胸中没几滴墨,却无需多费劲就享受权力与富贵。 当然,无论官级大小,在京城还是在县镇,如今两人都是为朝廷办事的官员,不再是主仆关系,他也算往上跃了阶层,所以他暗下决心尽快做出政绩争取早日调回京城,此生效忠朝廷,建功立业,改换门庭光宗耀祖,让自家后代将来也像尹府一样代代坐拥权利和富贵。 这样想便这样付诸行动。他做知县不是坐公堂等事上衙门,而是便衣出门走访各村镇,替穷困山区农民找生存出路。因常年下乡进山,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发现所管辖满山遍野是野苎麻。寻思这地方应该非常适合种植苎麻。大清国虽盛产丝绸,但这山区的农民连蔽体的粗布衣都买不起,何不带领他们种苎麻? 他细细分析,中国丝绸早已成为“汉文明、汉时尚”沿沙漠沿海洋流遍天下。本国皇宫贵族每年内耗的丝绸数量不菲,夷人购买丝绸的数量更是有增无减,要生产丝绸就得种桑养蚕产丝。价格上涨还供不应求情况下,农民都愿意划出土地种桑。可苎麻也是国宝呀,苎麻皮耕成线绳可以做衣服帽子,苎麻梗可以做柴烧,而苎麻叶子和根茎可以做药——农村安胎治伤寒,外治跌打损伤、止血、疮疡、虫蛇咬伤等等。苎麻一身都是宝,本国百姓就内需大量苎麻。 苏广图打定主意后,向上头呈了一份垦荒种苎麻的策略,奏折很快得到皇上批复和赞许。他从此开始带领山区农民放开手脚大干,头两年苎麻大丰收,加工成线和草药卖向各地。这年,山村农民的灶上总算又有了些粮食。可是在第三年,农民播种下地的苎麻苗正值冒芽苗时,当地出现了洪灾。 天崩似的,连续一个多月磅礴大雨,上流山洪崩塌,滚滚洪流来势汹汹,苏广图管辖的整个县一夜之间淹没在一片汪洋下。来得及的、还能跑的人哭喊着往高处逃亡,不能走的只能随洪流被卷走。 苏广图亲自指挥填坝救灾,但终究是人难胜天。今天填高的堤坝,当晚就被更猛的洪流冲垮。苏广图绝望地看着汹涌的洪流如张开血盆大口的巨兽继续向上吞噬高地,他扑通跪地,求上天给百姓一条活路…… 天崩并没因他下跪而停止,附近好几个县也遭遇了洪灾。被洪水围困的百姓得不到救援,饿死的、病死的……浮在洪水中的尸体越来越多。 苏广图同时向闽浙总督和两广总督上急疏请求援灾。也写了几页纸的信给一直与他好友相待的尹颂,描述洪水如何无情、灾区如何惨状、灾民如何拼命爬到岩石或树梢上眼睁睁看着家和逃不急的亲人被洪水卷走,伸着生死离别的手哭晕过去。而逃出洪灾的也未必能逃得过饥饿寒冷……只求尽快得到来自朝廷的赈灾钱粮,好避免饥民暴动…… 等待上头支援到达之时,苏广图向上游没遭水灾的县借粮。那县说他们去年旱灾,颗粒无收,山里路边的野菜都被挖光了,如今沿街随处可见乞讨百姓,何来粮食援助邻县? 又问更远一个县借粮,得到的答复是几年来为支持于今的嘉勇公当时的福将军围剿叛贼林爽文平定台湾和镇压天地会反叛,能捐缴的银子和粮食全捐缴了,百姓受平定叛乱战事影响没法安心耕种,本县受冻挨饿的百姓处处皆是,哪有粮食外借? 苏广图焦头烂额时终于接到圣旨。皇帝下诏从广东筹集赈灾物资运往灾区赈灾。由广东巡抚郭世勋指挥;一切听从两广总督福康安调遣。 福康安接到赈灾圣旨时正与海兰察在泉州观看由浙江、福建、广东水师团联合举行的新型战船海战演练。 大半年前,大皇帝收到东印度公司大班转交的两广总督上奏的英王乔治三世所致国书——英吉利国将派遣使团到大清给大皇帝补祝贺八十大寿…… 此前英吉利国就曾派出过使团,企图来华商洽增开通商口岸、租用中国土地等事宜,不料率队头领死在了海途中,那次来华算是流产了。 事隔多年,英再派一个叫马嘎尔尼的勋爵率领使团,以给大皇帝祝寿名义前来,而且这次使团人数近千,还有战舰、兵船护送。大皇帝对其来华目的很谨慎,他虽不知英吉利是处于哪个海旮旯的地狭民寡的小岛国,但早听沿海水师将领们提及英吉利红毛鬼子船坚利炮,不得不防…… 朝堂上大臣意见两派。一派说,不用“鸟”那些蛮夷;另一派说,儒家教义道“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有远客来进贡,既要做到以礼待客,又要严守海线,以防其有奸…… 大皇帝采取了后一派意见,他下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各水师团提前做好安全防卫。 福康安从乾隆五十二年到五十七年间,前后围剿林爽文叛军平定台湾、收复济咙、平定廓尔喀,时下福康安还在任两广总督,接到做好沿海防卫事务圣旨后立刻与闽浙总督联络。两人都考虑到台湾才平定不久,加上浙江定海、闽南泉州是当时洋匪走私最猖獗的两个口岸,两人商议后决定在使团到来之前进行一次广东、福建、浙江水师团联合演练。 接到水灾急信时他虽在泉州,泉州距漳县不远,但作为一个有丰富作战经验和指挥过多场战役的大将军,不宜在演练中途离开。福康安派跟随他到泉州的家人福来去协办救灾之事。 二十天后,福来从漳县回来禀报说赈灾物资已送到灾区,也把他的亲笔调遣信交给当地守备将领调派当地守备兵勇前往灾区救灾,灾情已得到缓解……最后把苏广图亲笔书写的感恩信交给福康安。 天下人都晓得现任两广总督福康是战功赫赫、荣冠一身、受尽皇帝殊宠的杰出军帅。关键在他内有实才还外有英姿,因福康安好穿深绛色袍褂,人视之为福色,且“福”字一语双关,人人都愿有“福”,所以,民间也争其效色,都要做件“福”色袍子穿穿,以借福音。那些仰慕爱慕福康安的英俊威武长相的女子更是争抢着给自家相公做同色同款服饰,把福康安爱穿的颜色款式推到时尚前端,流传后世…… 苏广图得知指挥援救工作的高官是福康安,他熬了好几个不眠夜才酝酿出一纸谦卑恭顺的融汇感恩、崇拜、忠心的文字,对福康安表达了甘俯首为奴才、愿屈膝如孝子。 他还向皇帝写了一封灾情禀报奏疏,其中很大一段陈述福康安如何“以国为家、百姓为先”,在赈灾粮不够时,福大人倒空自家和亲信家的米缸将米粮先送往灾区救急,后又拿出以往立功、皇帝奖赏的金银财宝购买粮食,帮助灾区熬过最难的饥荒期和维修加固堤坝等等。 皇帝看后很是受用,加之此前福康安在得知安南进攻黎城,恐边境再起叛乱,诏书还未至,他已主动请求前往两广掌事等等。想到这等忠臣,皇帝动情,挥笔嘉奖福康安竭尽忠诚,休戚相关,把国家视如己家,众大臣都应该像他一样。 苏广图这样两边烧香,皇帝和福康安都记下了他。 有次,福来特地向苏广图打听这岭南山区哪里有好木材?说福大人修府邸做家具需要大批木材。苏广图管辖的山区正有很多罕见的野生黄花梨木材。他告诉福来,山区百姓没什么感谢福大人发救灾之恩,那些野生木材天然得来,不费银两,愿意以此报恩,还请福大人不要拒绝。 福来觉得苏广图做人做事都行,是可造之才,便替主人收下了那批木材。 此后苏广图有些什么稀奇名贵物件,也首先想到给福大人府上送去。 一年后,京城缺需人才,福康安举荐了苏广图,苏广图顺利调入京城,任户部三库银库郎中。

最新小说: 男尊女贵之月色绵绵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异世女的锦绣荣华 福运农女:我靠玄学种田养家糊口 诛天皇后 宋闺 一枕山河令 凌霜尽欢 贵女景昭 此意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