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王朝的腐朽 > 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次弭兵会盟

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次弭兵会盟(1 / 1)

宋平公三十年,即公元前五四六年,宋国的向戌想要使诸侯国罢兵,由于他同晋国的赵文子(赵武)、秦国的令尹子木交好,便积极得进行外交活动,因为欲要使得诸侯罢兵,非晋国和楚国首先同意不可。 于是向戌也到晋国,将弭兵之意告诉了赵文子,赵文子与晋国诸大夫商讨,韩宣子认为弭兵对晋国是有利的,如果晋国不同意,反倒会使楚国得利。于是晋国便同意了。 向戌又到楚国去,楚国也同意,到了齐国,齐国人有所疑虑,但齐国大夫陈文子表示,晋、楚两国都同意了,如果齐国不同意,那么百姓就会对我们离心,我们还怎么治理国家,于是也同意。 再到秦国去,秦国也同意了。 于是,这四个国家又让依附于他们的小国都到宋国去会见。 五月末,晋国赵文子到达了宋国,不久郑国良霄也到了。 六月,宋国人招待赵文子,叔向作为赵文子的助手,宋国司马亲自把肉食切成碎块,放到盘子里,这是符合礼法的。 不久之后,鲁国的叔孙豹、齐国的庆封、陈须无、卫国的石恶同日到达了宋国。 晋国的荀盈在这之后也到达了宋国。 随后,邾国国君、楚国公子黑肱(gòng)、滕国国君先后抵达。 楚国公子黑肱的到来是为了先与晋国商定条件。 而宋国向戌也去到陈国,与楚国令尹子木商谈楚国的条件。 子木向向戌表示,希望跟从晋国和楚国的诸侯国相互朝拜。 当向戌把消息带给赵文子的时候,赵文子表示,晋、楚、齐、秦四国的地位是相同的,晋国无法指挥齐国,就像楚国无法命令秦国一样,如果楚国能让秦国国君到晋国来朝见,晋国一定也会向齐国国君这样要求的。 子木听到汇报之后,就把消息告诉了楚康王,楚康王表示,那就放下齐国和秦国,让其他的国家会见。 七月,向戌回到了宋国,赵文子与公子黑肱也已经统一好了盟书内容。 随后,楚国的子木、陈国的孔奂、蔡国的公孙归生、曹国与许国的大夫也先后到了宋国。 各国驻扎在商丘之外,以篱笆作为分界。 楚国的人会盟前在外衣里面穿上了甲衣,伯州犁(晋国人,受迫害逃到楚国,为楚国太宰)表示,明明是来会和诸侯,可却做这样不受信用的事,诸侯前来是希望能够得到楚国的信任,可楚国如果不信任诸侯,岂不是丢掉了让诸侯信任的东西。因此他坚决请求脱去甲衣。 子木却说,楚国与晋国之间缺失信用已经很久了,只要去做对我们有利的事情就行了,如果能如愿的话,就算是没有信用又能怎样。 伯州犁对人说,子木恐怕活不过三年了,就是因为丢掉了信用。(子木死于公元前五四五年,也就是这次弭兵会盟的后一年) 赵文子也对楚国人有所怀疑,可叔向对他说,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不守信用,也会不得好死,一个会和诸侯的卿大夫如果不守信用,那么他就不会成功,诸侯守约前来会见,却用虚伪来对待他们,谁又会同意呢,对我们也不会有危害。更何况有宋国和我们一起抵抗,楚国的人马就算多上一倍也没有用处,您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情况还没有到那种危急的程度,况且楚国如果真的那么做了,在弭兵会盟上动用武力危害我们,对我们晋国就更有利了,所以不必担心。 等到会盟之时,晋国与楚国又因为争夺歃血盟誓的先后产生了争执。 晋国人表示,晋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没有在晋国之前歃血的。 楚国人则表示,晋国既然表示晋国与楚国的地位是相同的,那么如果晋国在前面,这就代表了楚国要比晋国弱。况且晋、楚两国交替做盟主已经很久了,难道诸侯会盟是由晋国专门把持的吗? 叔向于是对赵文子说,诸侯顺服的是晋国的德行,不是因为晋国主持会盟。你主张德行,不要去争抢先后。况且诸侯会盟,小国本来就要有主持结盟的人,让楚国当小国的盟主,这样也是可以的。 于是,楚国先于晋国歃血。 《春秋》在记载时,把晋国放在前面,那是因为晋国守信。 宋平公设宴招待了晋国和楚国的大夫,赵文子作为主宾坐在首席。 之后,宋平公与诸国的大夫们在蒙门之外结盟,弭兵会盟正式达成。 同一年,晋国的荀罃到楚国结盟。楚国的薳罢(wěi pí)到晋国去参加盟会。 这一次的会盟,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中原诸侯终于得到了短暂休养生息的时间,诸侯之间频繁的战争活动减少了。 对于晋、楚两国来说,他们都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自己国家的内事或是近事了,但对那些小国来说,需要侍奉的霸主由一个变成了两个,朝贡的负担和晋、楚两国对小国的盘剥使得这些国家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但弭兵会盟使得动乱的局势平息了下来,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战争暂时没有了,变化却在诸国之间悄然进行。

最新小说: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 火枪洗明路 云落流霞映山天 黑龙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