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轩辕新明录 > 本书中的音乐(关联到第五卷第八十四章)

本书中的音乐(关联到第五卷第八十四章)(1 / 1)

本书中会有较多的音乐作品登场,其中一部分可能较为冷门,又或者有较为久远的年代感,如在文中长篇铺叙又破坏作品结构,故此另文介绍如下(随作品进度更新): 《尘缘》是香港歌手罗文于1988年推出的歌曲,由徐日勤包办作编曲,有粤、国语两版,前者由林夕填词;后者由娃娃填词,是台湾古装电视剧《八月桂花香》的主题曲。国语版采用了浅白的文言,词、演唱的风格“淡然和畅”,词人以古典诗词“香草美人”的笔法,描写“一位有残梦、有感悟的过来人”。收录于罗文1988年年末发表的国语专辑《尘缘》中,普遍被视为罗文的国语代表作。(第十五章) 《祝寿曲》由郑少秋演唱,收录于1977年1月1日发行的《欢乐年年》专辑中,是海内外粤语地区最常用的贺寿歌曲之一。(第十六章) 《爱拼才会赢》由台湾作曲家陈百潭填词及作曲,歌手叶启田原主唱,后来被多名歌手翻唱或改编。歌词意境多在鼓励落魄或失意的人们,仍要抱定信心、努力奋斗,因而广获各社会阶层人士喜爱,为中国乃至全球至今最受欢迎的闽南语流行音乐歌曲,没有之一。常被戏称为“福建省歌”。(第十六章) 《雅克弟兄》(Frère Jacques)是一首法国民间歌曲。这首曲子于1811年首次出版,歌词和音乐于1869年一起在巴黎出版。这首歌有数个中文版本:1920年代北伐期间,以原曲重新填词,作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国民革命歌》。其后,该曲又被重新填词,成为现在通行的歌词,曲名也定为《两只老虎》,在华人世界中流行不衰。(第三十六章) 《Edelweiss》的中文名叫作《雪绒花》,是美国电影和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著名歌曲,于1959年面世。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该曲得名于阿尔卑斯山间常见的一种小花高山火绒草,自《音乐之声》上演以来迅速流行,许多人甚至将其称为奥地利的非正式国歌。这首歌曲非常适合吉他弹唱。(第五十章) 《乡村路带我回家》(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为美国乡村音乐歌手约翰·丹佛与比尔·丹诺夫及塔菲尼·维特在1971年共同创作的歌曲。原先收录于专辑《Poems, Prayers and Promises》中,之后在该专辑发行后独立成单曲发行,为约翰·丹佛个人代表曲目之一。这首歌作为西弗吉尼亚州的标志之一而享有很高的地位, 2014年3月,它成为西弗吉尼亚州的四首官方州歌之一。发行至今已有不少歌手翻唱,包括其日文版《心之谷》。(第五十章) 《一闪一闪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谣之一,旋律出自于法国民谣《妈妈请听我说》(Ah! vous dirai-je, Maman),歌词则出自于珍·泰勒的英文诗《小星星》(The Star)。莫扎特曾依此创作了著名的《小星星变奏曲》。(第五十二章) 《鲁冰花》由台湾原住民女歌手曾淑勤演唱,是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姚谦作词,陈扬作曲。表达出孩童时期对母亲的依恋,充满了儿童浪漫的想象与童真,用简单的歌词承担了对母爱最深沉的表达。1991年由香港歌手甄妮在央视春晚上演唱,在华人世界引起轰动。(第五十二章) 《幸福拍手歌》在一般人记忆中,源自于日本儿歌《幸せなら手をたたこう》。创作于1964年,歌词作者为早稻田大学人间科学部教授木村利人,由今泉隆雄重新编曲,日本歌星坂本九传唱遍日本。但实际上这是一首西班牙童谣,由木村利人从菲律宾带到日本。而且这首歌的历史比想象中的短,英文歌词在1971年才创作完成。(第五十二章) 《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表达了对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原唱歌手为台湾人潘安邦,现已成为澎湖观光的代言歌曲。(第五十五章) 《明年今日》是一首粤语歌曲,由林夕作词,陈小霞作曲,陈辉阳编曲,陈奕迅演唱。这首歌的歌词意境悲苦,讲述一个人离开恋人之后过得生不如死,情愿躺在床上等天花板的吊灯将自己砸成痴呆,那么就可以永远不再悲哀的苦况;副歌更是用“离开你六十年,但愿能认得出你的子女“来写出一阙人间的苦情大惨剧。(第一百三十章) 《上海滩》是1980年香港无线电视同名剧集《上海滩》的主题曲,由顾嘉煇负责作、编曲,黄霑填词、叶丽仪主唱。这首歌旋律简单,结构清晰,编曲恰到好处,是电视剧主题曲成功的典范,旧上海的龙争虎斗汹涌澎湃,让人见识八十年代港剧的强大冲击力。(第二卷第六十章) 《耶稣恩友》(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也叫作《恩友歌》,是一首基督教赞美诗,词作者为爱尔兰人约瑟夫·史克来芬,于1855年在加拿大写给远在家乡的母亲的一封家信中夹了一首亲手写的赞美诗,以表对母亲的安慰。1868年,一位美国律师查尔斯·C·孔文士为其谱曲。这首赞美诗拥有许多版本,有着不同的填词,不同的语言,例如日语版的《いつくしみ深き》(深深的挚爱)。(第二卷第九十二章) 《八月十五月儿圆》是八十年代初拍摄的故事影片《啊,摇篮》中的插曲,为童声演唱。写的是战争年代红军后方的一个托儿所里的故事。曲作者是梁寒光。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特色,歌曲简朴明快,天真活泼,孩子们唱着唱着,还以为爷爷睡着了呢,而爷爷却在着亲切动人的歌声中长眠了。(第二卷第一百零七章) 《红旗颂》是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交响乐,收录于音乐专辑《Chi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2017年,吕其明凭借该曲获得第10届中国金唱片奖颁奖晚会综合类最佳创作奖。《红旗颂》采用了主题贯穿发展的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具有跌宕起伏、舒展豪迈的气概,仿佛是人们仰望红旗冉冉升起之时,内心涌动的激动与澎湃,展开部的第二主题深情委婉,如歌的旋律似潺潺流水般滋润着听众的心田。(第三卷第九十二章) 《半月》创作于1924年,由韩国诗人、作曲家尹克荣作词、作曲。1950年传入中国,以《小白船》的名字流传。歌词将天空中的半月比喻做在银河中航行的白船,“船上”有东亚传说中月亮上经常出现的月兔和桂花树,“白船”随着时间流逝在银河中不断摇向西天,反映出了当时的儿童对世界的探求的渴望。《半月》可能是在中国最为著名的朝鲜童谣,长期存在于小学音乐课本之中。这首歌曲于21世纪被电视剧《隐秘的角落》选用,被非常离奇地赋予了一层恐怖观感。(第四卷第八章) 民族管弦乐《春节序曲》由李焕之作曲,发行于1955年。作品采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手法,融合大量秧歌以及陕北民歌素材,营造出了强烈的律动感,展现了人们载歌载舞、锣鼓齐鸣的热闹场面,现已成为全球华人共享春节气氛的主要音乐作品。2007年,《春节序曲》搭乘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进入太空。(第四卷第十五章) 《满江红怒发冲冠·》选自《龙都—古韵临安忆》,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传世不朽词作。1920年,在当时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所编的《音乐杂志》上,刊登了一首《满江红》曲调,来源至今不详,一般称为“古曲”。其音乐曲调苍劲悲壮、淳厚有力、节奏稳健,抒发了激愤、昂扬和壮烈的情绪。1925年,杨荫浏先生将岳飞的《满江红》歌词对上述的这首古曲予以配唱,词曲十分贴切契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第四卷第十七章) Kiroro(キロロ)是一个日本女子歌唱组合,成员为玉城千春和金城绫乃,两人均出身于冲绳县(琉球)中头郡读谷村。两人为高中同学,于毕业之际在录音室将曾经合作过的作品录下来各自留作纪念,结果被录音师推荐录制成单曲CD贩卖,销售量却一举突破1万张,创下冲绳流行音乐史上的纪录。Kiroro的作品很多,其中在中文世界最著名的有:《长久(長い間)》,由刘若英翻唱为《很爱很爱你》;《向着未来(未来へ)》,由刘若英翻唱为《后来》;《心爱的人(好きな人)》,由S.H.E翻唱为《记得要忘记》,等等。(第四卷第六十三章) 《九九艳阳天》是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由胡石言、黄宗江作词,高如星作曲。歌曲描写了冬九九结束时的初春美丽景色,成为纯朴、真挚、缠绵爱情的象征。而且歌曲结构简单,通俗上口,与电影情节进程相伴始终。其歌词大量运用了民间的素材和民歌中赋比兴、问答和重复等表现手法,让整首歌曲充满活泼的生命力,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恰似劳作休闲时所哼唱的小曲,又如年轻恋人的对唱,极具生命力和生活性。(第五卷第十章)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由火华作词,阿拉腾奥勒作曲,德德玛演唱。该曲创作于1978年,采用五声调式中的宫调式,突出了明快、向上的音乐格调。全曲蒙古族音乐风格浓郁,主题材料集中,展开与变化发展自然、顺畅,曲调清新、优美、动听,充满新意,与歌词融为一体。(第五卷第二十二章) 《敖包相会》由玛拉沁夫、海默作词,王树理和吴秀云首唱,是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敖包相会》是一首充满着大草原风情的优美歌曲。和许多被广为流传歌曲的主题一样,《敖包相会》也是一首情歌。它保留了大草原的韵律,又突出了真挚纯朴的青涩情感。既体现出音乐作品越简单越容易动人的规律,也是典型的以情动人的代表佳作。(第五卷第二十二章) 《大海啊故乡》是由王立平作词作曲,朱明瑛演唱的歌曲,是1982年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大海啊故乡》旋律流畅舒展、平易亲切且结构严谨。每一段音乐的歌词都有逐层递进之势,由娓娓道来的诉说到情感的宣泄,都表现出了主人公对大海深深的爱,以及希望祖国母亲能够越来越好的那份期盼之情。(第五卷第八十四章)

最新小说: 吕布的游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宋吹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穿越之玩转大宋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梦回关山 太阳与雄狮 火枪洗明路 云落流霞映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