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宝黛 多少人不喜欢《红楼》,觉其难解,也确实在意料之中,比起《水浒》的忠义,《西游》的玄奇,《三国》的壮阔,《红楼》的那份清婉,着实欠了几分直击人心的震撼。只是若谈起那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任谁听之不伤心落泪呢? 世人皆知黛玉喜欢宝玉,可是究竟有多喜欢呢?一言及此,想必不少人都支吾不清了。黛玉常年生病,身体幼弱,睡眠也差,但是听闻贾政即将回府的消息,她为了宝玉交得了差,俯首书案,帮这个男孩儿代笔了整整一卷作业。钟王小楷,笔笔精心,倒也真个儿如木头般顽固,要多辛苦有多辛苦,要多用心有多用心。 黛玉总令人觉得有几分小气,不懂得大度宽容,似那周瑞家的分送宫花时,其他人无不道谢收下,独独她说:“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般性子,且不提宝钗讲她爱猜忌,就连宝二哥也说过“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但是,多疑源于在意,一个与你无关的人,如何会为他担心伤神?黛玉再心思缜密,终不过是个十余岁的孩子,终身大事又没有父母主张,听得“金玉良缘”的说法后,担心忧虑下只得对宝玉不断试探。所以每当宝玉走近宝钗,黛玉就会泛酸。 一个人,愿意为你花钱,或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若是她愿意为你花时间,必然代表了在乎。既无露水可奉,便用了一生的眼泪来偿还。她一生只劝过他一句,即使叫他今后改了,也不过是担心他再挨打。只可惜“玉儿情深不白首,可怜冷月葬花魂”,那日,她长卧未起,手寒如冰,她千呼万唤,病弱声声。那翻来覆去的名字,是缱绻了经年的爱意。虽然宝二哥哥终不可能为黛玉亲手簪上一支钗头凤,不过当他走出贾家的那一刻,那举案齐眉的宝钗似乎也就不再是那个少时甜甜蜜蜜的宝儿姐了。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段寒烟绕了梁。潇湘妃子的泪还尽了,却又惹了情孽。世人皆知,项脊轩中,归有光种了一树枇杷。可谁又说得清,那潇湘馆前有没有一丛绛珠? 山川只是山川,草木何止是草木?顽石一颗与草木一株,谁又比谁痴情许多?失落的风景线下,有些什么潜滋暗长。虚虚实实的话语中,谎言遮了半面妆,真情就此雪藏。像那终将被辜负的少时梦想,虽然明知不能再相见,却仍会成为心上的朱砂痣,意难平。 所以总是不禁想到一些执念深重的故人。盖聂的剑,沧海客的刀,嵇康的文武七弦,文王的阴阳二气,终抵不过世间的苦楚万般。倒是那捧起了鼓乐送离的彭泽之人,虽是清贫半生,却多少不染是非。“我死尚无碍,只可惜《广陵散》今失传矣。”某些时候,也正是因为没什么大执念,俗人的憾事也就少一些。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