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蜀营,孔明派将。 闻说街亭已失,孔明后悔莫及,急唤关兴、张苞:你二人各引三千精兵,伏于武功山小路。如遇魏兵,不可出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待我大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 又令张翼:你引一军,速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 又密令杨仪: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安排天水三郡官吏军民,及西城千余家户口随军迁居汉中。 又令马岱、姜维:你二人断后,先伏于山谷之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 字幕:冀县此时已被张郃攻占,导致姜维之母陷于城中,此后终生母子未能相见。 诸将各自领命,陆续拔营起寨而去。孔明身边只有五千老弱,以及一班文官,已无一员正将相随。于是便令文官,指挥五千军将城中全部粮草装车,运回汉中。 忽然飞马报来:魏将郭淮与曹遵、朱赞合兵,杀进箕谷;张郃引六万大军收复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司马懿引大军十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明晨即可兵临城下! 众官听了,无不失色。孔明闻是司马懿来,登时放心,立即下令:只留五百军在城,余者押着粮车,引百姓出城,向汉中退却。大开城门,商旅自由出入,不许关闭。 众官见说只留五百军,几乎唬煞;又见丞相神色自若,均又惊异不止,只得听天由命。 孔明登城远望,目送运粮之军和百姓远去,不由叹息:当年先帝携民渡江之情,不想又见于今日!当年尚有赵子龙、张翼德断后,关云长来援,今日尚有谁能来耶? 叹罢,遂令侍童在城楼上布置香案,将瑶琴摆设案上,焚起麝香。众官看时,见那瑶琴古色古香,台座上刻两个篆字,道是“龙吟”。 孔明正襟危坐,拨弄两声,叮咚成韵。遂屏息敛气,旁若无人,即弹且唱道: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唱毕,铿然而止,余音不绝于耳。 众官听了,不明其意,俱各无言。唯有杨仪听得明白,击节赞道:某尝闻丞相耕于南阳之时,好为《梁甫吟》。今日所奏,可是此曲? 孔明舍座而起,笑道:正是。不料杨长史亦通琴律,倒是某的知音。 杨仪逊道:俞钟之交,古之高士所为。丞相高雅卓绝,世间谁敢当公知音者? 话音未落,忽听城下有人答言,其声如风吹银铃,悦耳至极:谁说诸葛孔明绝世独立,并无知音?史侯,史侯,尚忆当年同车千里伊人否? 孔明陡闻有人叫出自己幼时小名,不由颜色更变。便扶城墙而立,向城下看时,却见城下一驾马车当风而立,车旁有三女俏立风中,眼望城上。 居中而立者怀抱琴囊,虽有风尘沧桑之色,但不掩当年风韵;左右二女却看不出年纪,艳丽不可方物,却又令人观之忘俗。适才答话之人,正是从左侧美女口中说出。 孔明拭目细看,见居中而立者眉目依晰如昨,不是幼时玩伴蔡琰,又是哪个?另外两个却均不识,看样子气质非凡,又不像蔡文姬侍女仆从。 当时身旁有昭德将军简雍,忽指着城下叫道:说话者可是貂蝉?右侧之女,乃周公瑾之妻小乔也!一别二十余年,两位夫人竟比当年更加年轻许多。神仙之说,某信有之矣。 貂蝉笑答:简宪和先生果然好眼力,记性也一丝不差。 孔明恢复雍容之态,急命侍童下城请三位夫人上来,自率众官在女墙之侧恭迎。 蔡文姬与孔明见礼,彼此打量半天,俱各无言。貂蝉扯了一把,文姬如梦方醒:“弟……丞相自洛阳别后,一向可好? 孔明施礼道:弟半生颠迫流离,师父伯喈先生逝时,未能亲为守丧,乃不孝之人也! 众官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此女竟是名满天下才女蔡文姬,其父蔡中郎竟还是丞相之师,怪不得如此学究天人。一时不由全都为之唏嘘不已,眼眶尽湿。 小乔向孔明笑道:适才论及知音,妾闻丞相与我已故夫君倒可称得。夫君在世时常对我言,今世上知音,唯诸葛孔明一人,似鲁子敬者,兄弟也。先夫今墓木已拱,而丞相风采依如往昔,怎令人不生感慨之情! 孔明逊谢,遂以嫂夫人呼之,再次见礼。 蔡文姬:因貂蝉和小乔两位贤妹前来寻我,说我弟引兵伐魏,魏主令司马懿拒之。因恐他不知你本来面目,致使刀兵相见,两败俱伤,这才兼程而来,与你二人解和。但此时非你二人相见之时,你可作速引众官退入汉中,此间退兵之事,由我姐妹三人为之足矣。 孔明:弟知貂蝉及小乔皆乃骊山老母门下,俱有仙家法术。但仲达今引十万大军,你三人如何挡得住他?我众官行得慢,且有粮车辎重,若其以铁骑来追,皆为俘虏矣。 文姬:司马懿前番已与我在庄上相认。你将龙吟古琴留下,将我凤鸣带走,我在这城头之上,以琴声退其十万之敌,且令魏将不疑仲达。你不信我么? 孔明:《胡茄十八拍》弹之可落飞雁,我如何不信!只是经此一别,又何日相见? 文姬:待我退了魏兵,依旧还于蔡家庄上隐居。待你平了天下,自然还有相会之日。 二人恋恋不舍之际,小乔悄悄嘱咐侍童,命拿一套丞相素日所穿道袍,留下使用。 貂蝉不耐烦起来,冲孔明浅笑道:快去,快去!又不是当年小孩子,何必恋姐情深,在这里啰嗦个没完?小心误了天下大事! 孔明抱拳一揖,硬起心肠,接过蔡琰凤鸣古琴,率众官出城,一路向南疾行而去。坐在马上,回首城楼,但闻琴声响起,正是文姬边弹边唱《梁甫吟》应答之辞: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镜头转换,月隐星散,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铁蹄不掩琴弦音韵。魏兵见城门大开,不敢上前,回报都督。司马懿止住三军,亲引二子到至城下,驻马仰观。 只见一人身披鹤氅,头戴纶巾,引两个绝美小童立于身侧,于城上凭栏而坐,正在焚香操琴。先奏《梁甫吟》,又弹《答梁甫吟》,反复多遍,声振云宵。 此时天空中全是乌雀,黑压压地云集城楼之上,盘旋飞舞,蔚为壮观。 司马懿知道《梁甫吟》乃孔明隐居南阳之时而作,但见他反复自问自答,却不明其意。又见城头既无旗号,更无士兵;城门内外,二十余个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司马昭:莫非城内无军,诸葛亮故作此态?待孩儿杀进城去,擒了孔明。 司马懿挥手制止,又侧耳去听,城头换了曲目,奏起《胡茄十八拍》,曲尽悲凉。因对此曲更熟,不由大疑,仔细看时,见弹琴者哪里是孔明?分明是蔡琰妆扮。再看其侧双童,个个明眸皓齿,疑似天仙,却也尽是女子。 貂蝉和小乔知道已被看破,便冲司马懿展颜一笑。司马懿瞬间悉数明白,便作大惊失色状,急回马驰至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中而退。 司马师纵马跟上:此乃孔明诡计,城中便是有伏兵,能容下几多人马?父亲即便不冲进城去,绕城放火烧他便是,为何直便要退兵? 司马懿喝道:你省得甚么!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既城中放不下许多军马,这四周山谷之中,不能藏下百万大军?那城楼上之人,某已看过,并非孔明本人,乃他人假扮,以作诱饵。若是诱我进城,其必自地道中走了,将我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汝辈岂知?休要废话,且宜速退。 司马师暗道:老父亲是被孔明吓得紧了,怎骂自己是狗鳖? 腹内嘀咕,不敢还嘴,只得跟着一路狂奔。 蔡琰等三人见魏军远去,俱各抚掌而笑。文姬知道司马懿必然复回,将古琴舍于城头,带貂蝉和小乔下城,登车而去。洒扫街道老兵也扔下扫帚,骑马出门,追赶大军而去。 西县只余一座空城,城楼上空乌雀绕飞三匝,哄然而散,不见踪影。 画外音:此便是后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空城计”真相,在此表明。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军马得以安然返蜀。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听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 魏兵这才信大都督果有先见之明,不敢接战,皆弃甲抛戈而走。 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军又来,队前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 司马懿暗笑孔明装神弄鬼,遂引大军且回,分驻于街亭和列柳城。次日曹真率军而至,与司马懿相见。仲达才知张郃已私奏天子,与郭淮追击蜀军去了。 曹真听知孔明已经退兵,遂与司马懿商量:不如公入陇上,某奔阳平关,分兵而进。 司马懿满口答应,皮里阳秋。曹真引兵向阳平关追赶,正行之间,忽闻山后一声炮响,蜀兵大将姜维、马岱率军杀出。曹真大惊,不知蜀兵虚实,止住军马不追。 姜维与马岱遂引蜀兵,退进斜谷,于天黑之后急令点起火把,一夜之间奔回汉中。 镜头转换,复说赵云、邓芝。 二将当时奉了丞相密计,伏于箕谷道中将近一年,并无战事。后闻丞相出兵祁山,连得陇上三郡,遂悔不得参与大战。 这一日忽接到丞相军令,说祁山大寨已失,命二将阻截曹真入谷,然后回军汉中。 赵云即谓邓芝:你我只有五千军马,魏军却有数万之众。彼若知我兵退,必然来追。不如我先引一千军伏于其后,公却打我旗号,引军先退。某抵挡追兵,护送大军退回。 邓芝依计,嘱老将军小心在意,即引四千军依循箕谷山道,徐徐而退。 郭淮提兵在箕谷道中,闻报蜀兵退去,不知真假。 便在此时,曹真中军官到至,催令进兵。郭淮即唤先锋曹遵、朱赞:探马来报,谷中乃是蜀将赵云。其年轻时虽英勇无敌,但今垂垂老矣。若擒赵云,则必名闻天下,且天子必以列侯封之。不知你二人,可有胆量前往擒杀赵云? 曹遵: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 遂与朱赞引三千兵,直奔入箕谷追赶。看看赶上,只听山坡后面鼓声大震,闪出一员上将,身后红旗白字,上书“汉虎威大将军赵云”。 曹遵、朱赞吃这一惊不小,急收兵退走。行不到数里,喊声大震,一彪军从林中撞出。为首大将挺枪跃马,大喝道:认识常山赵子龙否? 二将大惊道:如何这里又有赵云? 不敢接战,转身飞逃。魏军溃散回逃,赵云亦敢追赶,回头掩护邓芝大队后行。 蜀军沿箕谷道一路退往汉中,背后魏将不断追到,赵云边走边战,前后杀死五名来将,余则大骇,以为蜀兵有神明相护,不敢紧迫。 赵云护送车仗人马望汉中而去,虽道路险阻,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 按下郭淮追击无果,却说司马懿复引大军返至西县,令三军全城仔细搜寻;又派二子各带精骑,将左右山谷扫荡一番,看看山中是否还有埋伏。 至晚,各路部下回报,蜀兵已尽数退回汉中,西县只是一座空城,只在城楼上拣得一张古琴,呈献给大都督。 司马懿察看古琴,见到“龙吟”铭文。想起当初在蔡家庄时,文姬对己曾说“若见龙吟,除非我弟复生”。心中即已明白,今日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即是昔日大汉皇帝刘辩。 因命亲军唤来几个年长居民,询问当时城中情状。 村民皆言:当日大都督来围城时,城中并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并五百弱兵。关兴、张苞二将,也只各有两三千军,只是转山呐喊,鼓噪惊追,并不敢厮杀。 司马懿仰天叹道:卧龙,卧龙!今日方知当初史侯少帝,今汉丞相诸葛孔明也! 司马师:父亲,是否继续进军,直下汉中? 司马懿:蜀道之难,当初魏武帝尚且望而却步。你我父子,岂可深入险地。 遂将龙吟古琴妥善收藏,放置自己私人行李之内,随军带回。又安抚诸处官民,引兵返至渭水西营,以待大将军曹真前来相会,班师同还长安。 字幕:蜀汉建兴六年夏,郭淮兵入箕谷,张郃开进陇右,对蜀军形成夹击之势。 蜀汉丞相诸葛亮为避免遭受夹击,只得退还汉中南郑。曹真大军前至安定,三郡大户杨条自缚出城,请降曹魏。于是魏军收复三郡,但见城中居民都已随蜀兵进入汉中。 曹真与张郃、郭淮商议:蜀军全军退回汉中,且掳走我数万户部民,实谓大胜而归。我若就此还兵,其随后必又复出。陈仓故道必要筑城,并置大将守之不可。 张、郭信以为然,俱称将军英明。曹真遂命郝昭、王生,重修陈仓古城,留此屯守。 安排已定,还兵渭西大营,来与司马懿相见,共同班师长安,朝见魏主。原来魏明帝于曹真离京之后便到长安,扎下行宫,为前线各路军马调配军资以供战备。 曹睿闻说二将凯归,亲迎出西门以外,大为嘉许,并下诏令:复得陇西诸郡,卿等之功也。曹真仍令据守长安,辖制关中及河西诸军。郭淮、张郃把守阳平关以东,当住箕谷隘口,以防诸葛亮复出。司马懿回归旧所,南下镇守宛城,以防东吴来犯。 安排得当,魏帝大赏三军,启驾回师洛阳。 镜头转换,按下魏国,复表西蜀。 孔明回到汉中,命令军司计点军士,回报各营折损约计两万余人马:马谡部除王平一支军马得以保全,其余全军覆没;魏延、高翔部伤亡亦颇惨重;赵云、邓芝片甲未归。 孔明闻报懊恼,忽报赵云、邓芝到来,军伍齐整,衣甲鲜明,全军未折一人一骑。孔明闻报大喜,亲引诸将迎出城外。 赵云慌忙下马,拜伏于地请罪: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 孔明上前扶起,执手言道:是吾不识贤愚,错用马谡,以致如此大败,坑陷三军!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真乃上将军也,虽廉颇、李牧不如! 还归营帐,令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又取绢一万匹,赏赐赵云部卒。 赵云力辞:三军空守箕谷年余,劳师糜饷,并无尺寸之功;后引军败逃而归,更是俱各有罪,罪在首将。若反而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再有战功,赐与诸军。 终坚辞不受。见赵子龙如此谦退,非但孔明赞叹不止,满营将士亦无不倍加钦敬。 正在此时,又报马谡、王平、魏延、高翔还至,入城还营待罪。孔明喝令报门而入,不理马谡,先责王平:你熟知街亭地理,我故令你为副将。且当你引军去时,我如何叮嘱你来?若是依我嘱咐安营扎寨,何至此败! 王平认罪,又将马谡不听谏劝之事说了。孔明详问作战经过,令魏延、高翔站过一旁,说道:二位将军已各尽力,并能及时守住阳平关,掩护大军平安退回,有功无罪。 二将诺诺起身,立于班中。孔明见马谡自缚跪于帐前,脸上变色:你尝谓饱读兵书,熟谙战法。此番去守街亭,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 马谡闻言,伏地大哭,痛悔不及。 孔明强忍痛怨,叱令左右推出斩之。马谡请缓执刑,跪行至前泣道: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 孔明挥泪道:我与你兄素称莫逆,视你亦非外人。你子即是我子,不必多嘱。 马谡拜谢,忽然想起一事,即止泪道:丞相,前番某去武陵寻我兄骸骨,在山中见一世外洞府,可容十万大军驻扎。其地只有一洞可供出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形胜之地也。某已将武陵城中数千夷人安顿于此,耕种自给,以待王师。此后丞相若复夺荆南四郡,此亦乃一支奇旅。某已留下丞相令牌在彼,若往招其兵,只命上将持卧龙令牌前去即可。 孔明大惊道:你怎此时方说?莫非以此讨饶性命乎? 马谡:非也。此时便是丞相欲饶我,那些战死街亭冤魂,也早晚来索我命。 再三叩拜,也不用军士推搡,起身走出帐外,引颈受刑。 适逢参军蒋琬自成都来到,在辕门下马。见武士欲斩马谡,急叫:刀下留人! 跑入中军大帐,来见丞相,为马谡求情。孔明不听,即令开刀。一声炮响过,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亡年三十九岁。孔明大哭不已,泪不能止。 蒋琬:幼常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之甚痛? 孔明:我非为马谡而哭。当时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公也在场。先帝嘱我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哭罢多时,回思马谡临终之语,援笔录之于秘册:武陵郡东门三十里山中,马良之墓。桃源溪尽头,凿洞而入,有化外仙境,留有诸夷奇兵数千,可以卧龙令招为急用。 书毕,令童儿秘密藏之。又将马谡首级遍示各营,复命用线缝在尸上,具棺葬之,自修祭文享祀;又将马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 于是自作表文,令蒋琬申奏后主,因北伐损师丧众,请贬丞相之职。 蒋琬知道劝亦无用,只得遵命,回至成都,向后主献上丞相奏表。后主览奏惊道:胜负兵家常事,况大兵未曾多损,丞相何出此言? 侍中费祎进奏: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丞相败绩,自行贬降,正其宜也。 后主从之,诏贬孔明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照旧总督全国军马。 孔明得到贬书,心下略安,分派诸将各归讯地,休养生息;自己则在汉中励兵讲武,日夜排演阵法,置造攻城渡水之器,聚积粮草,预备战筏,以为后图。 岁月催人,光阴易逝。 孔明这日正在汉中坐堂理事,府中仆人来报:相公大喜!外公老太爷从襄阳云游而至,已经在家,来为小外孙诸葛瞻作周岁之贺。 孔明闻报大喜,放下公事,还家来见岳父丈人。 未进二门,便已闻内院笑声喧扬,进来看时,却见幼子正坐在外公膝上,似扭糖稀一般,做着诸般鬼脸,引得外公、母亲唐妃及阖府人等笑声不断。 管家冲内院喊道:老爷回府! 院中笑闹声嘎然而止,内侍吏役各归其位,屏息低头。诸葛瞻虽然才刚满周岁,也知害怕父亲,急从外公膝上挣脱下地,连滚带爬,去找奶妈。 孔明与岳父黄承彦见礼,让到正堂。 黄承彦却引一个年轻汉子上前,向孔明笑道:贤契,你看此人是谁? 孔明凝目而视,认出是幼弟诸葛均。哎呀一声,扑上前搂抱怀中,泪水长流道:子玉贤弟!怎生是你?二十年未见,怎又变成这等模样? 镜头闪回。当年诸葛均翩翩少年,风流倜傥,傲视群雄模样。 当年孔明被刘备请出隆中,开始兴复汉室大业。因诸葛均尚自年轻,学业未就,又兼刘备尚无立足之地,孔明便令兄弟前往东郡,投奔好友陈登。 诸葛均领命,临行前便去鹿门山中,向姐夫庞山民告辞。偶见案头有一本古书,便拿来闲看,问是何人所著。 庞山民笑道:此系先人家传,已不知有多少年代,里面尽是图文篆字,无人能懂。贤弟若喜,则便拿去,看得懂时,也可稍解途中寂寞。 诸葛均不甚在意,置入行囊之中。庞山民即摆酒宴,与舅子饯行。 次日一早,诸葛均告辞,逶迤北进,到东郡投奔陈登府上,以兄长孔明书信求见。 陈登见是少帝殿下相托,自然不敢怠慢,即拨一处宅院,专供诸葛均书,二人经常讲论经典兵法,以及治国之策。 诸葛均怕被曹操细作得知自己身份,遂依外祖家姓,改名马均,表字德衡。 这一日马均闲来无事,顺手整理行李,自囊中将姐夫所赠书册拿出,便即仔细翻看。见书中都是些机械图表,图左字符,知是古篆,却是一个不识。 正在此时,陈登来访,因接过马均手中古书看时,不由失惊:此书名为《鲁班天机》,乃春秋时公输班所著,专论机巧匠作之术。贤弟却从何处得来?倒是一件古物。 马均大奇,便求陈登:兄既识得古篆,便请以隶书译之。 陈登也是一时技痒,拿回家去,三日内便全部译出,送还马均。马均大喜过望,于是尽弃儒家之学,改为精研机巧之术,终成一代机械大家,后为匠门祖师。 自此之后,马均便闭门索居,深入钻研匠门军械器具之学,几至入迷。足不出户,也不与人交谈。时间久了,就拙于口舌,且添口吃之疾。 不幸第二年头上,陈登即患食鱼之毒,错失神医华佗之约,不治身亡。 陈家后人起初尚肯供养马均,再过三两年,见他即不读书出仕为官,也不经营家业,镇日里自锁房中摆弄器械,于是便透出许多不敬之举。 陈登旧部知道此事,延请马均出仕,到县衙做主薄书记,这才勉强糊口度日。 马钧后因机巧一技之长,被魏王曹丕征为博士,迁居邺城,后居洛阳。因生活贫困,于是改进织绫机具,使妻子婢女织布缫丝,贴补家用,并因此技名噪京师。 文帝曹丕死后,明帝曹睿闻其所长,便命为给事中,使其专门研制机械。 马均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板,织者极其辛苦烦琐,便一律改为十二蹑,使其功效大大提高。 又发明排灌水车,名谓“翻车”,以人力踩踏,将水提到高处,灌溉农田甚得其便。 又为明帝造“水转百戏”,以推动木轮,则台上木偶即可自动表演,构思巧妙至极。 便在此时,黄承彦接到女婿家书,闻说生了外孙诸葛瞻,便取道许昌、洛阳、长安,前来汉中探望。不料行至洛阳,听说魏蜀两国激战正酣,道路不通,便寄居老友徐庶家中。 徐庶因知黄承彦乃是匠门掌门,便无意说起洛阳也有一个匠门大师,名唤马钧,多有奇思发明,如何了得。黄承彦大感兴趣,遂让徐庶引至给事中马均之宅,登门求教。 不想这一见面,大家都吃一惊,原来竟是故人相会,且是至亲家属。 河西战事已毕,魏明帝班师而回,黄承彦这才携马均潜出洛阳,辗转来至汉中。 闪回结束。马均穿着随意,不修边幅,身体发胖,木讷少言形状。 马均见兄长认出自己,流泪下拜,泣不成声。兄弟抱头痛哭多时,唐妃过来相劝,又亲自打过洗脸水来,令诸葛均净面更衣,这才止悲。 孔明听了兄弟所历经过,如闻神话传奇,又感慨一番。既令摆宴,与岳父及兄弟接风。酒过三巡,忽然问道:贤弟所造织机、翻车之类,利于农业衣食之用,真乃强国富民倚仗。至于水转百戏,耳目之娱,倒也罢了。未知可能用于军事战阵,攻坚破锐以胜强敌者? 马均未答,黄承彦大笑道:贤契曾闻春秋时公输班乎?六百年前,便能以木板制做飞鸟,于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你问汝弟能否制作军事战阵之具?哈哈,请随我来。 说毕推开酒杯,引明、马均出厅,令家人从来时所驾车上搬下五只大箱,置于地上。 先从第一只箱中搬出一车,高二尺,长三尺。车上有一木人,左手前指,右臂下垂于腿侧。黄承彦令人推车而行,则其车无论向前、向后、或是转弯,木人左手一直指向南方。 黄承彦:当年蚩尤与黄帝大战,黄帝令风后造指南车,突雾而胜——即此物也。 说罢,又从第二只箱中搬出一车,大小与指南车相同,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一口铁钟,下层设一皮鼓。车上亦有一木人,峨冠锦袍,坐于车之下层。 黄承彦:此车每走十里,击鼓一次;每击鼓十次,木人即升至上层,击钟一次,乃百里之遥——此谓计里鼓车也。 又从第三只箱中搬出一车,上载大弩,上装十只弩箭。令将弩箭对准院墙,命五个壮仆踏住弩背,拉动牛筋弓弦,固定于踏机槽中。喝令踩动踏机,十弩齐出,射透砖墙。 黄承彦:实战之械大其五倍,可连发五十支弩,射程三百步外——唤为“诸葛连弩”。 又命从第四只箱中搬出一车,轮上支出十二根长柱,柱端各有网兜,轮侧有转柄。令将各网兜中装入石块,转动轮柄,石块连续飞出,投于院墙之外。 黄承彦道:以此轮番投石,发射如雨,敌人何以防御?实战之车,大其百倍,可投石八百步之外——此谓轮转发石车。 又从第五只箱中搬出二车,一为牛首,一为马头之形。车身为斗,腹为中空。命人上前推行,前进后退,左右转头,无不圆转如意。 黄承彦:征战之事,最难者便是粮食及军资转运。蜀道艰难,间关万里运粮,军夫肩挑背运,劳累致死,粮运到时十耗其八。此车载粮千斤,一人即可推行,上山下坡如履平地。不费草料,人省其力——此谓木牛流马。(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