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ttkan.co/novel/user/operation_v3.html?op=set_bookmark&novel_id=wokaomeiyanwenzhutianxia-wangsanshan&bookmark=156" class="anchor_bookmark"><amp-img src="/novel/imgs/bookmark.svg" width="30" height="30" alt="bookmark" title="新增書籤"/></a>
殿試後的幾日, 李保的幼子李煥便傳出了染上花柳病的消息。
聽聞此事的衆人譁然,怎麼也想不明白李保如此大儒,家中幼子爲何會染上這樣的病症。李保同樣羞恥萬分, 早早就閉了府門不再接客。
前些日子李保備受讚譽, 不止是文人, 連大恆各地隱居的大儒都曾寫文章稱頌李保獻上標點符號一事, 書信更是如雪花般往李府飛去。這樣的盛況讓李保有些飄飄然, 他好像一下子年輕了十幾歲,面色紅潤,走路也是步步生風。
天底下的文人都這麼崇敬自己, 又有聖上許諾的三代榮華在後,李保早已忘卻當初答應聖上做出頭鳥時的驚懼, 只覺得如獲新生。
但李煥的消息一被傳出去, 李保就猶如被打了一個響亮的巴掌。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他爲人謹慎一世, 兩次污點都是因爲李煥。李保面色漲紅,怒瞪着牀上的幼子, 不住說道:“丟人現眼,丟人現眼!”
他的大兒子在一旁着急:“爹,若是弟弟這個病被人拿來攻訐,這、我還怎麼做官啊?面上無光,只讓旁人笑話, 我聽了都羞得慌。”
“天下人怎麼看我們?聖上都已說了要保李府三代不散, 但若是聖上想要提攜我卻出了此事, 聖上又會怎麼看我?我的前途不能被毀了啊。”
李保怒喝:“閉嘴!”
李煥面色發青, 脣瓣顫抖, 俊俏的一張臉如今也變得非人非鬼,狼狽至極。李保平日裡因爲幼子的機敏聰慧便格外偏愛他, 幼子長得好,會討人歡心,但自從上一次他敢獨自闖入皇宮後,李保就對他冷了下來。
一個沒功名在身的兒子,怎麼能比一整個家族還要重要?
他因着幼子一事被聖上鉗制,誰知禍福相依,前些時日那般風光,哪能知道這會又是李煥闖了禍。
李保一想到那些文人大儒會在背後談論他時便覺得闇火頓生,他沉着臉,獨自出了屋門。
牀榻上,李煥冷汗津津,他的意識模糊,但也聽到了“花柳病”三個字。
自從三年前見過聖上那驚鴻一瞥之後,李煥風流的對象便從嬌軟的女子轉爲了貌美的男子。李煥花天酒地,但這些男子即便再如此美,也只是望梅止渴。他心裡唸的是聖上,時時記起聖上那副生了怒火的模樣,側臉和紅透了的耳珠,他可真想再看一眼。
可在見到聖上之前,他竟然染上了這等髒病。
李煥心中總覺得不對勁,但卻說不出是哪裡不對勁。得花柳病的人沒幾個能好好的活下來,李煥想到這,不免心中不甘,無力的手指往腰間伸出,碰到了一個精美的香囊。
有人突然問道:“這是什麼?”
李煥下意識道:“這是寶貝。”
“寶貝,”那人喃喃,“那一定是個好東西。”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李煥忽覺這人聲音極其陌生,他心中一驚,然而下一秒便是後頸一痛,墜入沉沉黑暗之中。
*
薛遠的手下將那香囊送到了薛遠面前。
薛遠拿着手帕捂着口鼻,漫不經心道:“乾淨了嗎?”
“大人放心,我等已將香囊處理乾淨了,”手下道,“絕不會殘留半分病氣。”
薛遠點點頭,緩緩隔着手帕打開了香囊。香囊中的一根髮絲從中滑落,在淺淡的香囊之上清晰分明。
薛遠看着這根髮絲,眉頭微微皺起。
指尖捻起青絲,緩步走到門外對着烈日,青絲猶如鍍了層金子,在光輝之中漂亮得通透燦爛。
薛遠神色突變,他轉身從木箱之中拿出了藏在深處的玉盒,白玉盒中是根根被理得整齊分明的髮絲,薛遠從中拿起一根在日頭下一看,如李煥香囊中的那根一模一樣。
彷彿金子雕刻一般,從頭到尾都是一股富貴味。
他的面色陰沉了下來。
李煥真是膽大包天,罪該萬死。
*
顧元白忙着殿試,忙着統計西夏人蔘與此次科舉的人數,未曾注意到李保府中幼子染病的一回事。
殿試後,荊湖南和江南兩地的戶籍統計一事已經完畢,結果終於呈上了顧元白的桌上。先前隱瞞漏戶的情況果然很是嚴重,官吏親自上門統計人口之後,光是荊湖南一地便多出了六十多萬農戶。
<center><div class="mobadsq"/></center>
這活生生的勞動力就被隱瞞到了現在。
顧元白早就知道統計戶籍與賦稅之後會有一個驚人的結果,這項工程持續了整整兩到三年,確保小到村落的人也會被官府統計在案,六十多萬農戶,這能種多少畝的糧食?
江南新統計出來的人口要比荊湖南還要多上二十萬。
顧元白雖然早有預料,但還是覺得心中惱火。在小皇帝的記憶當中,先帝當得可謂是又累又苦,其中一大部分的原因便是因爲隱田漏戶。
於是在早朝上,他便三分真七分假地發了次火。
百官同樣爲這個結果感到震驚,顧元白髮火之後,京城下達的命令便往四方而去,要求各省府跟着統計戶籍人數,如今有荊湖南和江南的漏戶人數在前,那些省份要是查不出了個幾十萬都是在弄虛作假。
荊湖南在挖礦之前如此貧瘠都有六十萬的人手,以這兩省推測全國,千萬人都不被記錄在官府冊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