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发现,那丑女破涕为笑,竟还敢没轻没重地捶了皇子的胸口一下,后,竟脸红了,还露出了少女的娇羞之类。
两妃直到此时,才警铃大作,但,为时已晚,她们发觉,这两个人的感情,已坚固得无法撼动。
那母夜叉,枢桓教她读书识字,她跟着枢桓东征西讨,两人生死以共。
以致后来,桓帝荣登帝位之后,要立这丑女为后,众人非但不觉得不配,甚至觉得,她是实至名归。
她已脱胎换骨,成熟稳重,见多识广,眼界开阔,心怀天下,足配站在皇帝的身边,母仪天下。
她终其一生,都得到桓帝最绝对的信任和尊重。
以致桓帝的后宫,出现了一种诡异的现象:
谁与敬德皇后起争执,谁就倒霉。
在桓帝的心里,皇后纯朴直白,没有一根花花肠子,如何斗得过那些机关算尽的女人?
所以不管是谁与敬德皇后起了争执,桓帝都无条件的站在皇后一方,他认为皇后绝对没错,全是对方的错!
以致桓帝的后宫,皇后绝对为尊,嫔妾们,从没有出现过恃宠生骄,危及主母之尊的情况出现。
所以说,在这一局苏杨两家两代女人的后宫混战中,没有胜出者,她们两败俱伤,不分胜负。
不过严格点来说,苏家女小胜。
因为,风水轮流转,这次母凭子贵的是苏家女,她生了个好儿子:李愿景。
敬德皇后死后,建议桓帝立苏女为后。
皇后此为,是因为皇后无子,而据她观察,苏妃的儿子李愿景可堪大用。
这与桓帝所见略同。
于是桓帝毫不犹豫地立了苏女为后,但,暂不立太子。
因为,李愿景非嫡非长。
不仅非嫡长,他甚至很靠后,排在第九。一提立他为太子,众臣吱吱歪歪。
皇后刚逝,皇帝心中正难过得紧,就没心管这个,于是册立太子之事,就暂时搁下了。
这样一搁就搁出了变故。
半路杀出了个小杨妃。
她一出现,马上扭转战局,不仅扭转了后宫战局,连朝堂战局都因她而反转,苏丞相罢官回家耕田去了。
于是,出现了,杨家女在后宫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
当时,杨家,朝堂上家人位高权重,后宫,一太后,两贵妃,一太子,帝心又独在这一方。
反观苏家,朝堂没了人,后宫,一个战败的太妃,一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不受宠的皇后。如此战绩,实乃历史最差,真真是败惨啦!
就在人们认为这一战最终依然是杨家女笑到最后的时候,却忽的,乾坤倒转,天翻地覆,杨家如广厦瞬倾,哇啦啦地,眨眼之间只余断井残垣!
过往的辉煌如一场幻梦。
杨家为何会落得如此惨淡的收场呢?
这得从幼太子一周岁之时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