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忽然想起:高迎祥这人,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大寇里面的闯王!平生杀人如麻,骨子里就不会怕死。自己给了他这样大的权利,这样大的舞台,会不会弄巧成拙了?
不过,高迎祥会再有反意吗?李易自嘲的笑了一下,暗道自己有些多心了。
有个词叫官逼民反。不到万不得已,哪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跟别人起哄?高迎祥不过是建功立业的心太重,江湖人的狠劲儿发作罢了。
这种狠,不仅对别人,对自己也一样。这是江湖人的生存之道。
至于说真正的心黑手辣,大明随便拽出一个当官的,高迎祥都得好好给人家当学生。差别是人家是只做不说罢了。
更何况现在这个时代,恐怕名将之花,大半都集中在自己的开荒团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江湖人物又不是不懂审时度势,怎么会起反的心思?自己这是历史恐惧症,杞人忧天了。
为了移民安全起见,李易还是让李胜俭安排一个先遣团,随着高迎祥的队伍出发。又写了一封信,把移民路线的变更通知周云泉。
不过移民走什么路线,周云泉真不会关心这个。他组织好自己的草台班子,能把戏唱下去,就万事大吉。这些善后工作都是李易的。
第二天,李易又开始奔波自己的事情了。天刚蒙蒙亮,李易就乘船奔了营口。
渤海虽然叫做海,其实几乎就是个内陆湖,风浪小,冬天还大半封冻。李易乘的快船,不仅借助风帆之力,还有100多个水手操桨。李易真的心急。
匆忙改变移民路线,涉及大量的事情要协调。这个协调是决策层面的,没有李易坐镇,就会乱成一锅粥。
李易本打算给高迎祥送行,不过一转念,高迎祥等诸事安排完毕,自己上船不一定什么时候了。现在重心偏向了辽东,营口就是陆上跋涉的起点。这迢迢长征路,才是重中之重,还是先赶往营口要紧。
李易赶到营口的时候,鲁平也随后赶到了。
恰好辽东省省长王蹇,也在营口,配合李胜温的工作,李易大喜:这军民各方面的主事人齐活了。赶紧召开紧急会议。
李易首先定下调子:1619年,辽东重点工作,就是做好移民过境的事情。围绕移民工作,有几个重点。
第一,就是修路。
辽东去年起,已经开始大规模修路,大规模建造水泥厂。这给这次移民,打下了一个好基础。李易要求鲁平这个辽东建设总指挥,立刻集中力量,开始突击扩建营口到开原的驿路。
开原后世是铁岭的下辖县级市,最著名的是二人转。在明朝,铁岭不过是一卫之所,开原才是真正的大城市。历史总是这样颠颠倒倒。
尤其开原的名字,是明朝开国功勋,民间传说的神仙刘伯温所起,更让这个城市增加了传奇色彩。
明朝的驿路,硬是修到了开原,也算跨世纪工程。
实际上,仅仅是沈阳以北,大明刚卖给开荒团的昌图、铁岭、开原、调兵山一带,就有可耕地过千万亩,容纳百万移民绰绰有余。
不过,李易不打算把这批移民放这里。
中国老百姓都故土难离,好不容易有了这一批去哪都可以的移民,自然是要把自己的控制范围尽量扩大一些。没有移民,占领再多的土地,结局也是为人做嫁衣,不知道便宜了谁。
所以,开原以北,就要继续修路。要一直向北。这工程可就大了。
好在北蒙及时送来了20万身强体壮的筑路大军,才让鲁平解了燃眉之急,不至于让另外几条路的建设,停下脚步。
这个时代可是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力干活。鲁平甚至都怀疑,是不是北蒙猜到了司令急缺壮劳力,才年都不过,匆匆忙忙赶过来干活的。
李易让鲁平重新做个预算,鲁平道:“司令,这营口到开原,本就预备修高水准的驿路,预算不用加了。就是开原以北,这条路投入可没准。毕竟您长度都不能确定,一路上山川形势又没探测出来。不过有了这20万蒙古人做免费劳动力,资金投入肯定不算大。现在的难度是造桥的问题。”
李易当然明白桥的修建成本极高。就算在后世,一座大桥,投入资金也是惊人数字。更不用在这个把河流叫做天堑的时代。
李易道:“我的要求是这桥梁快速建成,不要影响移民。还要禁得住夏季的暴雨,不要河水暴涨冲垮了桥梁。钱肯定不是问题,问题是造桥的速度!”
鲁平道:“按理,所有百米来宽的河流,建石桥最划算,结实耐用。当然,水泥桥更容易建造,可是这水泥没经过年代测试,不知道能挺多久。石桥百十年的寿命可没问题。”
李易点头同意。他知道赵州桥,历经千年,巍然屹立,那就是石桥的传奇。
鲁平继续道:“可是石桥也不是急切间就能建造成的。既然急,干脆就大河小河,一律先建浮桥。这可是最快的办法了。只要铁厂打出质量过硬的粗铁链,木板什么的不愁,大树哪都不缺。”
这个年代,打造铁链都靠手工,一环环衔接,结实程度不次于后世,不过速度可就上不来了。
李胜温道:“我以军工的名义下订单给各家铁厂,保证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只要鲁平你把各条河需要的铁链长度告诉我。误事拿我是问。”
辽东的铁厂大大小小,原来有上百家之多。这是因为李易记得,在工业化初期,一直是以钢铁产量,衡量各国国力的。就是后世建国后,还来了个大炼钢铁,希望赶英超美。
所以,李易就把辽东的铁矿开采完全放开,只需要按年缴纳保险金,铁厂随便建。反正这个年代都靠人力,这矿石能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