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时的两个阿列克谢》
——被混淆了一百多年的两个历史人物
作者:李洁,作家,历史研究者,著有《文武北洋》。
刚在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首播的4集《旅顺记忆1904——1905》,或许让人们知道了开场时在舞会上出现的帝俄远东总督阿
列克谢耶夫。正是此人,因力谏对日拒不妥协而使俄日两国最终爆发了一场长达19个月的大战。战争的结果是俄国将在我东北的旅大
(旅顺口和大连湾)租借地及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段的铁路)转让给了日本,日本从此获得了驻军关东的权利,后来凭借关东军发
动了“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了华北,把中国拖入了长达14年的战争泥潭中。始作俑者阿列克谢耶夫,实属罪在不赦。
对于发生在清光绪朝末年的日俄战争,中国历代的教科书讲述不多,故人们对当时的帝俄关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其人知之甚少。
1954年,作家出版社曾出版了苏联作家斯捷潘诺夫的“历史小说”《旅顺口》,这位阿列克谢耶夫是个重笔描绘的开场人物。
小说开篇,是俄太平洋舰队的将校们在旅顺口的海军俱乐部举行舞会,舞会的主题是庆祝舰队司令斯达尔克的夫人的命名日。舞
会开始不久,小说家绘声绘色地写道:
“值日官向舰队司令长官报告说:远东总督驾到!
斯达尔克连忙偕同他的夫人走往门廊去迎接。
阿列克谢耶夫年龄并不老,他和颜悦色,穿着皇室礼服,一走近舰队司令长官夫人跟前,吻了吻她的手后,便*地同她一起走
入舞厅。
舞者与乐队同时停了下来,人们不约而同地起立向总督鞠躬致敬。阿列克谢耶夫向乐队大声道好,又向全场人士欠身答礼,并请
大家继续跳舞。于是,一对对的男女又旋转起来。”
阿列克谢耶夫的军衔为海军上将,其行政职务是关东总督,而且还是整个俄帝国远东地区唯一拥有侍从将军头衔的人。侍从将军
,亦译作侍从武官,是沙俄时代武职的最高荣誉,其相对的文职是御前大臣。只有极少数资深的文武大臣才配拥有其中一顶桂冠。所
以,其地位之显赫,不言而喻。
小说中,第一次出现的阿列克谢耶夫的名下,作家斯捷潘诺夫加了个注释:
“阿列克谢耶夫(生于1843年——原注),是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亚历山大三世的兄弟。”
如此说来,这位总督是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同父异母兄或弟,也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伯父或叔父了。难怪作家写他穿着
“皇家礼服”出现在公众面前。
斯大林时代当红作家对阿列克谢耶夫的言之凿凿的注释,真把读者忽悠瘸了。至少对中国读者而言,《旅顺口》的作者是“皇叔
说”的始作俑者。
我自2014年春开始解读日俄战争时,无论从大连的地方史专家和作家的相关专著中,还在在网上,也曾一直被“皇叔说”误导着
。只是,这位总督一会儿在旅顺口布置防务,一会儿在圣彼得堡出席御前会议,实在让我困惑——即便当今,若乘国际列车从北京经
满洲里前往莫斯科,也要耗时6个昼夜,往返一趟,至少需要十几天。百多年前,火车速度比现在更慢,往返一趟,恐怕需要一个多月
的时间,他阿列克谢耶夫哪有工夫像神行太保一样倏尔来又倏尔去?
因为有疑虑,便请懂俄文的朋友登陆俄文的维基百科去查证。我怀疑,当时,俄国有两个叫阿列克谢的重要人物。不料,朋友回
复说:俄文维基百科也称,俄日战争期间的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就是皇室成员、大公。这一来,我又糊涂了。
好在,研读过多方史料,终于有一天,我恍然读出:日俄战争期间,俄方确实有两个“阿列克谢”——
在圣彼得堡的那一位“阿列克谢”,生于1850年,其全名为阿列克谢伊·亚历山德洛维奇,拥有帝国最高一级爵位——公爵,人
称阿列克谢伊亲王或大公。那人确实是尼古拉二世的祖父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同父异母兄弟。
因沙皇是俄罗斯帝国陆海军大元帅,所以,他以大元帅的代表身份主管海军事务,位居海军大臣之上。当年日本人以“海军元帅”称
之。
沙皇派在远东地区负全责的那个最高军政长官,生于1843年,其全名为阿列克谢耶夫·叶甫盖尼·伊万诺维奇,与皇室毫无血统
渊源。如果硬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便是他因与名字相似的皇叔相识以后,才有了不断晋升的机缘。
而且,两个人的俄语名字是不一样的,前者为Alexey,后者是Alexeyev。
当年在日本和中国出版的时事杂志《日俄战纪》上,有这位阿列克谢耶夫的详细介绍。日本人把此人译作“亚力克塞夫”,而把
远在圣彼得堡的“海军元帅”译为“亚力克生”。
该刊的第一编上,就有《俄将亚力克塞夫事略》:
“亚力克塞夫,亚米尼亚人,一千八百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生于俄国佗利亚县。幼入海军士官学校受军人教育,一千八百六十
三年卒业,充士官候补生。……一千八百六十五年,补海军少尉,会美国南北交战随林沙士基将军使美,颇有阅历。……一千八百七
十五年,隶亚力克生(即阿列克谢伊)亲王部下,调“苏爱多拉那”军舰,游弋大西洋、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