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儿抹了眼泪,道:“请董大夫董神医赶快去我家看看吧,我家孩子他老爹起不来床了,你说说看,他要是躺在床上起不来,不能去码头干活,那我和孩子怎么办呀,这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人,就靠着郑老五这个顶梁柱讨生活呢,这顶梁柱子要是踏了下来,家也就踏了,那我和几个孩子就没法子活了呀”。
董倡寿就安慰郑老五媳妇说:“刘春儿,你先回去,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不就是腰部问题吗,我一会儿就派我孙子上门去看看,包你家男人能下床走路,稍加调理,就能去码头干活”。
刘春儿一听,道:“神医呀,让你孙子去?不行不行,还是您老自己去我放心,我怕你孙子去搞不灵,郑老五现在躺在床上,动都动弹不得”。
董倡寿望着刘春儿,脸露不悦,道:“怎么着,信不过我家孙子医术?回去吧,多大事儿。这种病,对我孙子来说,手到病除,你就放十二个宽心吧,我跟你说,如果孙子不能治好,我再去,分文不要,你看可好”。
刘春儿也不再说什么,谢过之后抹着眼泪走出致真堂。
等刘春儿一走,董倡寿立马把董问天从床上喊起来:“孙子,别睡了,起来,起来,太阳都晒到屁股啦,赶快起来,替爷爷我去出一趟诊”。
董问天眼都没睁,冲着董倡寿说:“爷爷,又要我替你出诊?困死我了,让我再睡一会儿好吗?就睡一会儿”。
董倡寿伸手在董问天屁股上轻拍二下,然后硬是把孙子从床上拖起来:“起来,起来,郑老五媳妇快急死了,赶快去她家看看,把问题解决喽,省的她一家人焦心”。
董问天揉了揉眼睛,问道:“郑老五,哪个郑老五?他怎么了?”。
“就是桂枝巷里那个郑老五,在码头上杠麻包的,可能是闪了腰,现在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下不了地,干不了活”。
董问天怏怏地下了床,穿上鞋子,套上衣服。
他脸也没洗,就跟着董倡寿来到门诊室。
董问天背起出诊用的小药箱,走出致真堂,直奔郑老五家。
董倡寿声音,跟着追过来:“走路慢点,别跟哪吒似的,脚踏风火轮,像一阵风。早去早回,等你回来吃早饭”。
要说董倡寿说话有些夸张,也不全是,孙子行走速度,那真不是一般神速。
董问天头也不回,只是用一只手,冲着身后董倡寿摆了摆。
董问天从十岁那年开始,除了要进鬼门关重症患者,一般病号,无论是来到致真堂求医的,还是病者家属请去上门出诊,董倡寿都故意把机会留给孙子董问天。
在他看来,无论多高明医术,都是在治病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学习研修再多中医知识,最终都要能面对病人,帮病人解除病痛。
说一千道一万,即使你饱读医书医案,如果病人放在你面前,你治不好人家的病,那都是瞎扯蛋,最起码算不上一个高明医生。
在董倡寿眼里,别看孙子董问天年纪不大,但他天资聪慧,悟性极高,可称得上是杏林奇才,其医术水平并不在自己之下,只是积累医案比自己少,其内在功力修为似乎还欠火候,未达至高至极境界。
虽然内力修为没到火候,但孙子体内却有着一股强大力量。
可以说,董倡寿把一些医书典籍研究透了。
他清楚的很,《黄帝内经》之《灵柩.九针.十二原》章节有云:“凡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这个气,一方指针感得气,另一方面也跟医者气神有关。
可能是因为孙子身上有一股逆行的特别气血,使得他在施针过程中得气神速。
换句话,孙子医术已非常人所及。
在董倡寿看来,跟他身上存在的异能不无关系。
事实上,这几年,经孙子董问天之手所治病人,没有遇到过一次失败病案,在方圆数十里,早就有人送给他一个外号:少年小神医。
去郑老五家出诊,董倡寿也觉得不会有例外。
只是他没想到孙子如此神速,眨眼功夫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