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84章 无一幸免

第184章 无一幸免(1 / 2)

平心而论,在答过之后,置笔沉思,吴甡倒是还认为此次殿试题目倒是并不算太难。

首题考的是大明疆域,答错的话,那真怪不了旁人,而且太子已经透露了五个地区,加上各布政司便可得满分了。

二题问的是成祖北伐,如此大事,某些考生还浑然不知,只能说平素游手好闲,荒废学业,将正事抛在脑后,待到殿试才追悔莫及。

三题则旨考察在监生们的心算能力,吴甡挨个组合尝试,花了些许时间,也总算是对上号了,想必其他考生也可以用这个法子。

第四题涉及税收,题目为《朝廷当下应收哪几种税,每种税应收几成,须写明应收税种并说明相关原因》。

太子如此设置问题就很容易查明考生对于朝廷征税的态度,以及他们背后的靠山,对于今后的任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眼下朝廷里的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大明能否剿灭贼寇甚至涤荡东虏,关键就在于税赋,此为头等大事。

只要能大幅度增加岁入,有了充足的银两作为依托,即便太子监国,亦可轻而易举地调动各路人马,还能扩军备战。

没有银子,什么重整河山乃至中兴大明都只是白日做梦,丁点希望都看不到。

根据兵部官员最为保守的估计,光是收复辽东,所耗军饷便不会低于五千万两!

若是旷日持久,打上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只怕会突破一亿两大关!

现在辽东军费每年便高达五百万两以上,而这仅仅是只守不攻时的费用。

一旦大军出动,所耗钱粮势必翻倍,每年一千万两也仅仅是最为理想的条件下的消耗。

如果上演像萨尔浒之役那样的大败仗,一次便会砸进去一千万两之巨。

之前朝廷每年的收益,在最高时不过一千五百万两,这种耻辱性的惨败绝对是无法承受的。

到了太子监国时代,财政收入开始丰腴,可一次折损如此多的兵马,朝廷上下也会措手不及。

即便如此,与第五题比起来,第四题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第五题是问考生,《东虏已然五次入关劫掠,今北方各地瘟疫横行,万象凋敝,有人建议迁都楠京,以安万珉之心,可长治久安,此策何解?》

清军每次入关,驻扎在北方各地的明军便要前来勤王,耗费钱粮巨大到还在其次,抽调剿寇之师驰援畿辅才是最大之弊端。

明军主力云集畿辅一带,可还是防不胜防,清军依然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且势如破竹,接连摧城拔寨,洗劫府库,抢夺人畜,给北方各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每次清军入关,北方便会惨遭一次浩劫,历经五次浩劫之后,北方各布政司境内的税收已是名存实亡了,除了主要城池与府县,其他各地百姓早已变成流珉,以乞讨渡日。

迁都虽有怯战之嫌疑,可也不失为一种转进之策,固守江南,以两淮为屏障,亦如南宋,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可退至临安即杭洲之后,其政权仍旧维持了一百余年之久。

如今北方之敌仅有东虏,其实力远逊南宋时期的金国、檬古、西夏这三大宿敌所形成的危险,故迁都楠京不啻为一种以退为进的休养生息之道。

本朝开朝便由太祖高皇帝定都楠京,只是在靖难之后,才由成祖皇帝迁都京城,再次南迁,并不算是违背祖训,倒是符合太祖高皇帝之意。

迁都楠京优点颇多,一来可以极大的减轻漕运压力,天子带着后邸及数万随行人员转进南方,漕运便不需要再向京城输送大批粮食,可以直接减少运输时的耗损。

二来楠京与东虏相距数千里之遥,即便东虏再次入关,也无法对都城形成任何威胁,朝廷便可以更加从容地组织防御,避免大规模的损兵折将。

三来,天子坐镇楠京,也可以更为有效地控制江南一带的税赋,特别是针对那些长年累月偷逃税款的商贾,在雷霆打击之下,必能使岁入节节攀升。

这三大利好都是京城所不具备的,但凡有些头脑的考生都会想到,只要写出来,就能得到一多半的分数。

吴甡也由此联想到太子会以此题来试探朝臣们对迁都的看法,若是大家并无激烈反对,太子或许真的会将都城南迁,以暂避东虏之兵锋。

对于迁都之事,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辩驳都有相应的道理,他要三思之后,再行疏言,以免落人口实。

本次殿试一供七题,一至四题每题十分,五至七题每题二十分,满分一百分,吴甡不知道何人可得八十分以上。

若能得到九十分,定是才高八斗之人,必将得到太子重用。

尤其是第六题,那可真是极其耗费脑力,绝非凡夫俗子可以填上!

吴甡写完之后呆坐半晌,都觉得对自己在第六题上的答案不甚满意,还在思量更好的内容,不知道太子的标准答案如何,自己又能否暗附从龙之道。

最后一题看似最为简单,实际上就是一个圈套,旁人蒙在鼓里,吴甡看是看得更深更为通透,太子可不会无缘无故出这种题目,哪怕只是为了给考生送分。

等诸多考生解释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后,太子可能会发问,可否如解释这般做官,考生当然会满口答应。

若是今后某天因为中饱私囊而东窗事发,都察院拿着这张考卷对照其所贪墨之物,就会宣判某位前考生的磔刑,所犯欺君之罪。

这考卷都是白纸黑字还要签名按手印,和当初太子收拾勋贵们的办法别无二致,吴甡虽然只是听薛国观转述,但大体也能猜到当时的情形。

可能也不用劳烦远在京城的都察院,真出了事,拥有先斩后奏之权的陕茜巡抚左懋第就可以直接动手了,事后写明来龙去脉上奏太子就行了。

等吴甡很自觉的答完考卷,某太子这边也处理地差不多了。

为了帮助左懋第尽快实现镇抚陕茜的初衷,幺鸡决定拨付给他不少于两百名官员。

殿试解决一半,另外一半则由各衙门来抽调,平均下来,每个衙门也就十几个人而已。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