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放在太仓里的银两,就算是还没落袋的抄没晋商家财所得,户部早已将这笔钱的用途规划好了。
对于孟兆祥的练兵之策,户部尚书李侍问是支持的,但也仅仅是口头上的,实际举动是不存在的,因为没钱支持。
孟大人想练兵,那就请您自筹资金吧,户部是没钱给你,顶天给个三五万两意思意思就行了。
李侍问的答复里还没算上规模宏大的京师新城,三年累计耗资将高达四百万两,说出来更能将孟兆祥给噎住。
还有饲养黄得功的勇卫营,也是需要朝廷拿钱的,所以预定的各项支出在账面上便已达两千三百万两之巨。
更要命的是,为了提振将士们的士气,太子下令今后所有战殁士卒的抚恤金将增至二百两银子。
只要在战场上战殁一万人,兵部就要从户部的兜里拿走两百万两银子,如果加上伤员的抚恤金,这笔钱就不下四五百万两之多了。
将此谕令通传天下之后,在外征战的统帅与武将自然拍手称快,苦的就是户部上下了,大家也就只能盼望着王师可以屡战屡胜了。
太子能赚钱,也超能花钱,是年朝廷不能岁入两千五百万两银子的话,那就要压缩某些方面的开支了。
包括李侍问在内,朝臣们私下对“太子”这个词的戏谑解读就是“太能花钱的孩子”!
在众人看来,太子完全是个赚一百两就能花掉一百五十两的主……
好在账面上的支出很大一部分都是预定的,也就是打算花却还没支出去的款项。
银子大多还在户部监管下的太仓储存,一时半会还没有被太子蒸发的危险。
而且太子保证是年可以至少收入两千五百万两银子,所以户部上下也没有为朝廷赚钱的压力,只要管理好太仓,做好账面明细,减少中饱私囊的可能便是合格了。
对于孟兆祥抖出的练兵计划,李侍问答复的意思浓缩起来只有两个字——“呵呵”!
连银子都没准备妥当,你练个芝麻的兵???
太子监国之后,户部收益陡增,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尚未言及练兵,只是批准黄得功增设一个骑兵子营而已,除此之外,畿辅地区的卫戍部队皆保持原有规模。
东宫卫队是太子的私人武装力量,除将校从勇卫营抽调之外,人员、马匹、军械乃至饷银都是由太子自掏腰包来解决的,根本不用朝廷支应一两银子。
太子怎么折腾那是他的事情,与朝廷全无瓜葛,户部也不会为东宫卫队掏钱。朝廷练兵就要走户部的账,户部的钱都被绑定到各个项目里去了。
眼下的情况是,哪位大人想练兵,就请哪位达人自筹资金,户部爱莫能助,还请多多包涵,反正包涵不了也是这样……
“今东虏气势汹汹,伺机南下,朝廷岂能无存练兵银两?”
孟兆祥不敢压缩赈济各地的支出,否则就是轻视黎民百姓之态了,而边关饷银更是不能轻谈,王在晋与兵部的几个人都在盯着自己,大有随时发难之状。
此时不能被李侍问给噎住,想来想去,孟兆祥也只能反问一句算是回应了,本意是好的,目的也没错,可惜没想到户部的存银早已被划分完毕了。
对此,李侍问不慌不忙地作答:“户部收支状况早已登记造册,各项明细皆已标明,每有发生,便会上奏太子殿下,并提交内阁阅览。在下所说便是当下实情,孟侍郎可懂?”
太子对户部筛查了两次,被剔除的蛀虫高达上百人之多,有了前车之鉴,大家都是如履薄冰,现在户部的收支帐目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随时欢迎大家前去查阅。
李侍问在字里行间就是在提醒对方,你要是再一味的刨根问底,就是对老夫当值的严重怀疑,不如这个户部尚书由你来做好了,看你有何等本领可以筹措练兵之钱。
对于李侍问本人,孟兆祥没有恶语相向的意思,见到对方已显发火之端倪,便主动退让:“在下对大司徒并无敌意,只是忧心我大明江山社稷,若有厌恶冒犯,还望大司徒见谅!”
户部已经将太仓的存银和即将存入太仓的银子都给花出去了,孟兆祥也明白了,自己再怎么讨要也是无济于事的。
只要赈灾与军饷这两大块银子不能动,那么他就根本无法从户部筹措到练兵所需的银两。
考虑到招募与训练,以及购置军械弹药的费用,起码也要五十万两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这已是海市蜃楼的梦境了。
幺鸡见到李侍问替自己怼瓷实了孟兆祥,便假惺惺地当起了和事佬:“好了,两位爱卿都是一心为国,无须因此而心生芥蒂。当下我大明财政收入虽有改善,却还无力对东虏实施反击。不论是辽西、蓟镇还是宣大,必须秉持全线防守,重点防御的原则,整饬武备,固守防区。对于辽西的防御战略,还须遵循本宫前番讲述之策。至于双方罢兵言和,诸位爱卿可参考宋辽两国签署的《澶渊之盟》。此段往事,想必众所周知,当时面对辽军的猛攻,赵宋在河北一带的防线已然全线告急。若非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并用巨弩射杀辽军大将萧挞凛,挫败辽军士气,占据上风的辽国焉能与疲于应付的宋国握手言和?昔日之状况仍旧是用于当下。若我大明王师不能挫败南下之东虏,只怕想要与东虏言和都不再可能了。可战胜东虏谈何容易?若要杀伤其万人更是难上加难之事。对我大明来说,今乃战无必胜之把握,多为溃不成军之惨败。和则无可寻之机遇,亦不能触动东虏之心绪。此情此景不禁让本宫想起宋末面对檬古大军南下,宋军屡战屡败,连求和都不再可能,直至被檬古铁骑灭国,使得赵宋在崖山无后!”
求和?
你觉得求和是谁都做到的事情么?
你连抵抗辫子南下劫掠的能力都没有,人家凭什么答应你求和?
瘪宋能跟傻辽言和,签署《澶渊之盟》,至少宋军是有遏制辽军继续南下的能力的。
如今明军有抵挡辫子入关打劫的实力么?
很显然没有!
辫明开战的初期,努尔哈鸡翅以攻城略地为主,这样可以保证辫子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纵深,但是这种战略的代价就是会损伤极多有生力量。
皇太鸡掌权之后,便采取了极为灵活的战术策略,放弃传统的攻城方式,以远距离运动战为主,主要打击明军的有生力量,破坏明帝国腹地的经济。
这么做的劣势是辫子的控制区没有扩大,但优势却是在不大幅度增加军队伤亡的情况下啊,既可以虚弱明帝国的国力,又能保证己方的战力持续增长。
在辫子获得大量火器,特别是孔有德所部献上的红夷大炮之后,在辫子精锐面前,明帝国的长城防线变是形同虚设,不堪一击了,只要一点突破,对方便是全线崩溃。
笑话人不如人,现在的情况反倒像是南宋末年的情况,面对蜂拥而下的檬古铁骑,宋朝连谈和的机会都丧失了,被人家一路推到海里喂鱼……
辫子还不具备灭亡明帝国实力,但已经拥有这种潜力了,只要明帝国境内的流寇可以继续兴风作浪,辫子就可以审时度势,伺机南下,一举攻占京城。
而明帝国的都城现在看上去更像是帝国用来维系在北方統治的一个巨型据点而已,说是苟延残喘也不过分。
但明帝国还是拥有大约三十万左右的可战之兵,这也是辫子忌惮的根本所在,所以迟迟不敢发动灭国之战。
皇太鸡若是胆大妄为,完全可以联合檬古,兴举国之兵入关,与明帝国主力进行一场关乎国运的战略决战。
辫子总动员之后,兵力应该在二十五万左右,大明将南方主力悉数调往畿辅,应该可以纠集到三十五至四十万大军。
但获胜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辫子如果可以承受巨额损失,便能有七成以上的获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