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在柳林村,建城的事已经不用他操心了,至于寻找人才,目前那么多消息情报当中,许多人却不是刘显目前可以招收得到的,能够把田丰招到柳林村来这已经是大幸事。
尽管刘显现在的确也求才若渴,可是这一时还真的无从寻找。
而有些人才,现在时机没到,刘显也不太可能在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就把他们带到柳林村来。
像能让刘备都常后悔痛失的人才田豫,他现在还不过是几岁大。
为此,刘显也不得不先停下自己急于寻找人才的步伐。
有些人和事,的确是可遇不可求。哪怕刘显是穿越者,相比于别人而言,有着一点先知先觉的优势。可是,刘显所先知先觉的,其实也只是一个整体历史的概括事件,而非个人的人物志,此时此刻,刘显也不太可能知道每一个三国有名的人物他们现在在何处,在做着什么事。
人与人之间,也有一个相遇相知相识相随的过程,不可能说每碰着一个人才,都能够将他收归帐下。
眼下有了蔡邕、田丰这两大文人谋士,还有单永这个半吊子的谋士相助,勉强也足够了。
刘显所着急的,其实就是如何打造自己精锐军马的事。
刘显眼下,的确没有一个精于练军的人才。
黄忠虽强,但他却并非是擅长练兵。换句话来说,黄忠可以传授箭术给那些弓箭兵,让弓箭兵个人的箭术获得较大程度上的提高。可是,如何让这些弓箭兵以军阵的形式来作战,黄忠就不太擅长了。
这话说回来,高深的箭术,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握的。哪怕黄忠手把手去教导下面的人去练箭,但最后能够训练得出几个神箭手?
如果神箭手是那么容易训练出来的,那么神箭手就不值钱了。
术业有专攻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刘显知道,这古时代的战争很残酷,每一场战争都会死很多人。
刘显想要找造的是真正的强军,不是每打了一场仗之后,自己的军马就兵力大损实力下降。
这里面,就必需要要求自己的下面军士,每一个都是精锐。但只是精锐还不够,还得要让每一个士兵都具备在战场上如何既能杀敌又能保存自己的技能。
起码,在伏袭敌人的时候,不能再如早前在柳林村伏击黑山黄巾先锋军的那一千来人马那样,这双方人马一交手,自己军方面就伤亡惨重,完全不是对方的对手。
要知道,那是伏击战,敌军处于自己的绝对兵力的包围之下,那时兵马齐出,敌军的士气战意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那样的情况之下,一接战自己方面就有了那么多的伤亡。
在刘显的理想当中,打敌人伏击战,哪怕做不到如何世热武器那样的袭击战那般,可以在战据了在利的战场地形位置的情况之下,只是用机枪等武器就能对敌形成一面倒的屠杀,可以做得到自军方面根本就不用跟敌军短兵相接就能全歼对手,可以做得到自军零伤亡战胜对手。
可是,刘显认为,在这古代的战争当中,以相对优势的兵力伏袭敌军,起码得要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最后的胜利,要以尽可能低伤亡的代价取得胜利。
这里面,可能就得要讲较一个军阵的作用。
可惜,刘显现在的手下里,却没有一个真正懂得如何训练军阵的作战的大将。
但说起来,真正懂得军阵作战,可以训练得出真正的无敌强兵出来的人真心不多。
在一些记载当中,这三国其间,真正的强兵其实就是只有几支。一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一个是打败了公孙瓒白马义从的袁绍的先登死士。此外,最有名的应该是高顺所训练出来的陷阵营了。
当然,还有刘备后来的白耳兵、曹操的虎豹骑,孙策的丹阳兵。
以上这些,都是名动一时的特别的精锐之兵。
但是以上的兵种,都是各有特点特长,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训练得出来的。
刘显利用这段时间,很认真的综合考虑了自己到底要训练出怎么样的军马,到时候起兵征战天下的时候,如何让自己的军马以一种横扫之势定鼎天下,尽早的结束这个三国乱世,开展全新的盛世。
既然这一时没能收获真正的懂得训练军马的将才,那么刘显就干脆自己来想办法。自己毕竟都是后来人,脑里真的有大量的后世记忆。
刘显还真的有些不太相信,凭自己这中古结合、中西合璧的知识,还不能训练出真正的强兵。
为了总结出一种适合自己训练军马的方案,刘显把黄忠、黄叙父子都叫来,还把张宁、王豹、俞进等人都叫来。
把他们叫来,主要是向他们了解一些这个时代的他们见识过的,以及身处的军队中的一些情况。
这样主要是把这个时代的兵马,不同的兵马的作战特点等等都列出来。同时,也是让他们参与进来,一起共同学习。
其实有些东西,是一点就明的。
比如,一般的军队当中,都会拥有骑兵、枪兵、刀兵、盾兵,箭兵等等,而这些兵种当中,也会有一些细分,如一般的轻骑兵、重甲骑兵等等。每一个兵种,都会有他们的特点特长,很多时候,在战场上,都会根据对方种种的情况及时调整战术,尽可能勉免用被相克的兵种去面对敌军。
这些很简单的道理,比如说,面对敌方的骑军,如果只是用一般的刀剑兵、盾兵跟他们交战的话,那么就等于是用己之短去击敌之长。骑军来去如风、冲击力强,如果碰上如异族人那些精于骑射的骑兵,这些一般的刀剑兵就等于是送菜。
不过还好,刘显很认真的问过跟异族骑兵有过多次交战的王豹,发现异族人还没有掌握那种放风筝的战术。或者说,在大规模的军团战争当中,还不存在军团式的骑军放风筝的战术。
刘显也结合脑海中的一些记忆,发现还真的没有,这些,估计要到后来唐代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