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后
1911年元月初,从北美传来好消息,大洋帝国皇家基金以支付4500万美元的代价,从米国手中获得巴拿马运河所有权和运营权,组建运河公司继续挖掘这条连接两洋的运河工程。
在此之前
法国人已经完成了一半的运河工程量,米国人接手几年时间投入大量资金继续建设,已经完成了其中几项重要的船闸工程,占据整体工程施工量的76.2%,巴拿马运河公司所要做的就是完成剩下的工程量。
据测算;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建设后,该项世所瞩目的世纪工程约在1913年底全部完成,进行试验通航。
此后不久,大洋帝国与米国签订了《广州条约补充协议》,以支付2000万美元的代价获取米国太平洋群岛权益。
数日之后,米国与盟国签署了《哈瓦那条约》,条约规定古巴国际共管,盟国承认并尊重米国在古巴的特殊利益,古巴关塔那摩地区租借给大洋帝国作为军事基地,为期99年,届时双方无异议自动续约。
进入新的一年,上一年度各项国民经济指标陆续出台,各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绩喜人。
回望过去
1900年大洋帝国经济总量47.6亿美元,排在俄国77亿美元,法国59亿美元,和大清52亿美元之后位列世界第7位。。
四年之后,据1904年底统计,全年经济总量达到96.57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61美元,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大幅增长,经济总量翻了一番还多。
截止1910年,大洋帝国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88.55亿美元,相比1900年翻了两番,仅次于德国196亿美元, 米国192亿美元居于世界第3位, 三国之间的差距很小。
领先位于第四的英国156亿美元,已经甩开了不小的距离。
从经济总量上看
米国从开战前的1908年全年经济总量287亿美元, 剧减到1910年度192亿美元,经济总量减少了1/3。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永久失去了,转变为几个独立国家的国民产值,其在钢铁, 煤炭, 石油等重要经济指标上遥遥领先的优势,转变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局面。
以钢铁产量为例;
1910年,米国的粗钢产量1908年2880万吨减少到1650万吨, 生铁产量从2646万吨减少到1445万吨, 产量基本上腰斩。
石油产量从2亿桶剧减到3500万桶,煤炭产量从4.2亿吨减少到2.85亿吨。受战争影响降幅惊人。
而在同期
大洋帝国粗钢产量2000万吨,生铁1400万吨,石油产量1.4亿桶, 钢铁和石油产量分别位于世界第一。
世界各强国煤炭、钢铁的产量分别如下;
英国煤炭2.7亿吨, 粗钢产量640万吨,生铁产量1000万吨。
德国煤炭2.45亿吨,粗钢产量1310万吨,生铁产量1400万吨。
法国煤炭产量4000万吨, 粗钢产量340万吨, 生铁产量410万吨。
沙俄煤炭产量3600万吨,周钢产量221万吨, 生铁产量304万吨。
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 大洋帝国在粗钢和石油产量上夺得冠军,生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独有的资源橡胶、蔗糖、羊毛制品分别占据世界8~9成以上的份额, 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掌握了阿根廷以后,大洋帝国就掌握了世界九成以上优质羊毛的产出, 进而掌握了世界毛纺织业权柄, 成为继天然橡胶, 蔗糖之后的第三项独门绝技。
大洋帝国人口总量从1900年4671万人,增长到1904年底的5950万人, 距离6000万人口大关只有一步之遥。
此后的数年里再接再厉,向上一路突破6000万和7000万两个人口大关, 在1908年底, 人口总量达到了7227万规模, 到了1910年底,这一数字已经达到7971万(含北方联邦和海峡省),距离8000万人口大关,差一层窗户纸。
从人均国民收入来看,1910年达到人均234.4美元,相比较1910年的人均127美元的水平几乎翻了一倍,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深, 国民收入普遍提高,社会繁荣, 更进一步地推动了汽车自行车的高档奢侈产品的普及。
从人均经济水平来看,已经达到美国1897年的水准。
北美战争敲断了米国的一条腿,在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英、德、洋、美四国并立的局面, 而这正是英国和德国等世界列强愿意看到的平稳格局。
实际上,英国一直试图促成南方的分裂,从而削减米国旺盛的发展势头, 只不过德国半路插了上来,悍然挑战英国皇家海军的海上霸权,促成了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
弗吉尼亚共和国的成立,可以看作是英国插手北美事务的鲜明案例,若是没有这个搞阴谋的老手上下串联,仅仅凭借大洋帝国自身的实力,最多只能强行剥离弗吉尼亚州,而无法影响到南卡罗来纳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独立倾向。
所以说,英国这种老牌帝国主义实力藏的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