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К-47,“A”是战斗民族国语中自动步枪的第一个字母,“K”意思是卡拉什尼科夫的名字,“47”指1947年定型的自动步枪。
1944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了一种发射7.62mm枪弹的半自动卡宾枪。
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活塞和活塞杆固定在一起,但与机枪框并不相连,弹匣容量10发,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这种枪采用枪机回转式闭锁,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闭锁机头上有两个大的对称闭锁突笋。
这种闭锁方式是直接参考山姆国M1式加兰德步枪的。
不过在这把半自动卡宾枪上的旋转机头是经过了卡拉斯尼柯夫的改进,比较长,旋转速度更快,大大地增加了闭锁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AK-47的研制其实是从这种半自动步枪开始的。
这种卡宾枪的闭锁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成为了卡拉什尼科夫自1945年至1990年之间研制的所有自动武器的核心部分。
这个系统经历了50多年的实际应用考验,证实其具有非常优越的可靠性,因此这个系统也被人们称之为卡拉斯尼柯夫系统。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开始设计突击步枪。
在这种半自动卡宾枪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全自动步枪,并送去参加国家靶场选型试验。
样枪称之为AK-46,即1946年式自动步枪。
导气装置和枪机基本上与原来设计的半自动卡宾枪一样,使用冲压铆接机匣,发射机构有单发和全自动两种,连发阻铁在扳机上。
30发弧形弹匣的入口在机匣下方,保险、快慢机柄都在机匣左侧,短枪型握把,枪托、前握把和护木都是木制的,枪口制退器为圆柱形。
操作原理与AK-46一样,不同的是,活塞、活塞杆和枪机体首次采用连成一体的方案——用螺杆固定在一起。
机匣是冲压成形的,机匣前部与枪管固定,保险、快慢机柄首次被安放在机匣的右侧。
导气室没有调节装置,拉机柄在右侧。
AK-47型2号试验枪的特征是改变了导气室、活塞、活塞杆的设计。
延长了导气孔,增加进入导气室的火药燃气,导气筒下方与枪管之间的位置有泄气孔,活塞杆有四条凹槽。
枪口制退器改为双室结构。
3号试验枪改变了导气室的设计,使圆柱形的导气活塞在导气室内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活塞杆有四条凹槽。
采用新的枪口制退器。
是最终定型并在1949年正式投入生产的AK-47突击步枪,是专门为机械化步兵研制的,同一年苏联军队正式采用AK-47。
这种型号并没有刺刀,机匣和许多配件是用冲压工艺来生产的,采用冲压工艺的好处是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
许多人把这种早期的AK-47称之为“第1型”。
第2型是在1951年生产的。
主要的改变是把机匣的生产方法从冲压转变为机加生产。
通过机械铣削出来的机匣的优点是比较结实,但缺点是比较重,而且材料消耗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生产这样一个重量不超过0.65kg的铣削机匣,一开始时竟需要2.65kg的钢材。
由于这些种种的缺点,2型没有生产多少就被枪毙了。
接着就是3型。
3型,是在1953年定型,主要是改进了第2型的枪托连接方式,特别是简化了机匣的机械加工方法,使之便于大量生产。
刘江涛手中的这把AK47,就是3型的。
整体枪械看上去很是不错。
当然,这还不是最让刘江涛震惊的,最让刘江涛震惊的是这把枪,竟然是特喵的黄金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刘江涛还是不想要一把AK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