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不负大明不负卿 > 第1781章 大军向科尔沁部进发

第1781章 大军向科尔沁部进发(1 / 2)

第二天,东北军区有人来报,舒尔哈齐已经领兵出发了。

作为东北军区的总参谋,这是舒尔哈齐第一次代表大明出兵。

说起来原女真族与蒙古族也算颇有渊源,曾经都是被大明赶到边外,彼此相邻,有过争端也有过合作。

如今大明誓要收服各部落,不再满足于曾经的依附关系,也不再秉持“以夷制夷、打拉组合”的政策方针。

舒尔哈齐清楚科尔沁部的实力,可大明正当气盛,如何能够抵挡?

泰和皇帝的强悍与睿智的眼光,胜过大明任何一位皇帝,尤其是收服各部的决心,试问拿什么来撼动?

在舒尔哈齐看来,科尔沁部这时候选择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站在军事的角度看,即便要抵抗也得等到泰和皇帝回京再说吧?

然而,以泰和皇帝的能耐,等到他回京,各部落早被收服,军队也早接受改编,百姓都忙着生产去了。

眼下的满族不就是这样的情形吗?

到那时还想反抗?

要军队没军队,百姓更不干,有大明的无偿援助,又提供物种,又传授农业技术,还鼓励去中原定居、工作,百姓哪有闲情逸致支援战争啊?

这便是泰和皇帝的高明之处。

最大程度保证百姓有田有地日子有盼头,然后将军队的军权收回,这样到时候允许你们反抗都不行。

女真族各部,活生生的例子,不就摆在眼前吗?

当然,不得不承认,百姓都乐意接受这个现实。想必这才是泰和皇帝最大的底气所在吧。

回过头来想想,这样挺好的。

“吃亏”的其实是大明,毕竟女真族与蒙古族对于大明而言都是负担,至少几年乃至几十年都不会改变。

就是比大明落后。

可泰和皇帝为什么愿意“吃亏”,也要执意去做这件事呢?

舒尔哈齐现在也算明白过来,这就是“长痛不如短痛”的道理,与其连年担心边患,不如费心费力一劳永逸地解决。

多花人力物力财力,只要能彻底解决,泰和皇帝愿意,从长远来看,终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计。

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不可能永远都需要大明援助,满族与蒙古族终有一天会反哺大明。

舒尔哈齐现在可算想通了,还心想如果有机会见到科尔沁部可汗,一定得给他好好上一课。

如果不是一家人也不说这话,原本都是华夏民族的子孙。

大哥努尔哈赤当初就有想法,他都毫不犹豫劝阻,如今原建州女真族人都感激他呢。试想,当初如果反抗,结局会不会像哈达部一样?

哪来眼下的生活?

虽然眼下依然还困难,可比以前强啊,想一口吃个胖子也不现实。

无论如何,百姓的日子有盼头。

作为领袖,这不是最大的心愿吗?

他也不知道科尔沁部可汗是怎么想的,十有八九与他大哥一样吧,担心这又担心那瞻前顾后的。

所以,他也希望科尔沁部可汗最后能学他大哥,识时务者为俊杰嘛,为了本族人的利益,放弃抵抗。

……

第三天,戚继光从蓟镇也出发了。

科尔沁部幅员广阔,蓟镇同样与科尔沁部相邻。

因与泰和皇帝朱翊镠关系亲近,戚继光对民族政策理解颇深,故清楚这次出兵的意旨——表明决心,在于震慑而不在于大面积打击。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