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军是九月份打到了东郡,进攻兖州。
刘岱是十月末被黑山军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去给鲍信曹操求援。
很多人都说,汉朝的刺史比太守大,且言辞凿凿,像是自己住在汉朝,当了刺史颐指气使可以指挥得动各地太守一样。
只能说,没有二十年的脑血栓,说不出这样的话。
因为很明显刺史属于监察官,只能按照“六条问事”来行使权力,对地方的军事、政务没有任何插手的地步,品秩也只有六百石,跟军政一体,手握大权的两千石太守比官职权力大小,那纯粹是脑子抽风了。
不说汉朝历史上多次改刺史为州牧,就是因为刺史的权力太小,无法约束一州军政大权。
单就很多汉朝人,也对刺史权力过小,名义上检查太守,而无法实际掌权颇有微词。
如成帝绥和元年,翟方进、何武共奏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失位次之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刺史的职位太小,而偏偏却用刺史的职务去监督两千石的太守,属于本末倒置的行为,不可取。
因此成帝时,就曾经短暂地改刺史为州牧,意在扩大刺史的权力,让刺史可以有行政权。
不过到了汉末,以往刺史权轻的境况确实发生了很大改变。
随着朝廷的权威日益下降,各地叛乱不止,很多官员的野心膨胀了起来。
刺史渐渐开始代掌了州牧职权,拥有了掌控一州军政的权力,成为一方诸侯。
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其实就在于刺史还有一项比较特殊的权力。
那就是特殊情况下拥有兵权。
在以往,幽州、并州、凉州、交州等地刺史,其实不止是刺史,还会身兼一个临时都督的职务,方便他们统筹各郡的兵力,讨伐外来入侵者。
如凉州刺史耿鄙,就曾经领数郡兵马讨伐韩遂,镇压叛乱。
还有幽州刺史刘虞,同样也是如此,对抗乌桓鲜卑。
根据《汉书》与《后汉书》记载,边境刺史领兵的事情,不在少数。
但这些都只能算是特例,只有边境刺史可以这么做,内地刺史并没有这样的权力,在《汉书》与《后汉书》中也没有记载过内地刺史掌控过数郡兵权的事迹。
然而西汉末年和东汉末年,朝廷威信下降,各地叛乱不止,内地刺史也逐渐开始行使这项身兼临时都督的兵权。
而有了兵权,自然就可以掌控全州,如刘岱就杀了前任东郡太守乔冒,以武力镇压兖州叛乱。
鲍信是济北相,曹操则是陈留人,两人兵马接近两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