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房玄龄引领杨绮,熊阔海两人在长安城里转悠了半天,终于来到一座三进三出的府邸前,房玄龄上前通报姓名之后没多久,就见一个年龄约摸三十来岁的男子,大步流星的奔了过来。
看见房玄龄,男子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拱手说道:“玄龄兄真乃贵客呀。”
房玄龄上前一步拱手道:“克明贤弟许久不见,近来可好呀。”
克明,眼前此人竟然唤作克明,杨绮激动不已,连忙说道:“阁下就是杜如晦?”
当面呼唤别人的名字到底是有些不妥,房玄龄急忙解释道:“克明贤弟勿怪,此乃我的至交好友,今日是一同前来拜会的。”
杜如晦微微一笑说道:“既然是兄长的好友,亦是我的好友,怎会见怪?”
杨绮也察觉出自己有些不太礼貌,急忙拱手说道:“对不起,在下有些孟浪!”
杜如晦拉着杨绮的手说道:“不必客气,我可不是那般小气的人。”
房玄龄抿嘴一乐说道:“贤弟若是在他人面前突兀的说出这番话,会让主人家大为不喜,但克明贤弟胸怀宽广,可不是那种小鸡肚肠之辈呀。”
杜如晦接话说道:“对,莫要客气!”
话说完之后杜如晦引领三人迈步走了进去,大堂一侧挂着王献之(王子敬)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另外一侧挂着钟元常的《宣示表》。
杨绮仅仅是抬头看了一眼就落座了,而房玄龄踱着步子认真地看着《洛神赋十三行》,研究半天感慨不已道:“在下临摹王子敬书法亦有十来载,终究是得其形,不得其魂呀。”
杜如晦轻轻一笑说道:“王子敬书法飞舞风流,丹穴凤舞,又如清泉龙跃,出于神智,吾等凡夫俗子只怕能悟到几分就有天大的造化了。”
房玄龄点头看着杨绮问道:“贤弟对于王子敬的书法有何看法?”
王献之的书法与其父王羲之的书法一样,深受书法家们的喜爱,说实话杨绮对于书法倒是没有多少研究,如今房玄龄询问,杨绮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谈谈自己的感受。
杨绮深吸一口气说道:“王献之最为人称赞的是他创造的“一笔书”,改变了其父王羲之上下不相连之草书为相连,往往一笔连贯数字,其书法豪迈气势如虹,被人津津乐道。”
杨绮的话落下之后,杜如晦莞尔一笑道:“没想到贤弟竟然对王献之的书法这般了解。”
杨绮有些尴尬道:“其实也算不上了解,只是常听人说而已,如果说的不对还请两位莫要取笑才是。”
房玄龄接话说道:“书法一道乃是吾辈读书人一生的追求,只是吾等此生没有机会登峰造极了。”
杜如晦哈哈大笑道:“只要有心钻研,房兄何谈不能成为第二个王献之呢?”
房玄龄缕着笑道:“岂敢岂敢,只要不丢吾辈读书人的颜面就足以了。”